秘邮,为隐私和安全而生的即时聊天软件
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2018年第二季度手机app榜单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为4.2小时,其中社交类app的时长长达94分钟。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便捷生活的大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上购物、情感交流、预约出行、扫一扫付款…可以说是衣食住行一部手机囊括全部,越来越高端的迭代升级,越来越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越来越迎合人们审美的风格,以至于大家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患上了严重的“手机综合征”。
1993年7月5日,漫画家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在《纽约客》上创造了一幅漫画:这幅画中有两只狗,坐在计算机前的一张椅子上的狗对另一只坐在地板上的狗坐在地板上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26年前,当施泰纳说这句话的时候,互联网发展才刚刚兴起,只是一个小众的服务,全球的网民寥寥无几。
那一年,Mosaic是第一个被人普遍接受的浏览器,它让许多人了解了Internet 。
那一年,雅虎和亚马逊成立,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只有10岁。
那个时候人们都以为,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会得到充分保护。
为什么你让渡出去的权限如此重要
然而就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这几年,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时代的“签字画押”再也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一张张白底黑字的协议合同,而是在使用app之前在用户协议上随意【打个勾】,简单的操作就意味着你已经同意把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就意味着你要承担协议中可能发生的后果;就意味着你的个人信息数据基本处于公开的状态,大数据会根据给你让渡出去的权利,肆无忌惮的采集你留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挖掘、提炼分析之后,生成你的精准画像,暴露给各个运营商。
这就是为什么在网购的时候,推荐的商品都是你想买的;为什么下载了个理财APP,各种股票、基金的推销电话就络绎不绝;为什么你朋友圈收到的广告和朋友收到的截然不同……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被热议,但是相比不勾选【我同意】就得不到相应服务的困境,更恐怖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权限被拿走之后,将会如何被利用,被用在何处,有什么样的后果。你顺手“同意”的背后其实是万丈深渊,里面有一张张血盆大口都嗷嗷待哺、蠢蠢欲动。
这些用户权限太重要了,现在的手机之所以重要+便利,是因为它存储了太多太多个人信息:照片、通讯录、cookie、文件还有涉及资金的账户密码,甚至还有实名认证之后的身份及面部信息。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隐私不再是隐私!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显示:在2018 上半年,Android端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占比已达到99.9%,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安装的APP都会不同程度地获取隐私权限,iOS数据略微比安卓机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
在APP主导了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隐私都悄无声息的在汹涌的数据泄露与个人信息贩卖的互联网中游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隐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互联网巨头到初创的不知名小公司,用户隐私数据被泄露的新闻频频发出,令人堪忧。
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继续发酵,黑客明码标价出售聊天信息。
支付宝上的又一新骗局,已有大量用户隐私泄露。
维基解密爆料:谷歌为美国政府提供用户邮件信息。
官媒点名批评“WiFi万能钥匙”泄露隐私。
华住旗下多个连锁酒店开房信息数据正在暗网出售,泄露数据总数接近5亿。
……
相比国外的WhatsApp、Telegram,国人真的这么不在乎隐私被贩卖吗?
我们都知道WhatsApp这款安全加密软件,曾是大众比较看好的一款加密通讯软件,至少在用户看来,信息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自从 WhatsApp 被Facebook收购后,它的安全性就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首先因为Facebook频频曝出泄露用户隐私的新闻,已失去用户信任;其次作为“商人”的Facebook,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利益,毕竟WhatsApp这座数据金山放在眼前,孰轻孰重都无需争议。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