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借科技发力 仍需面临九大挑战
近年来,科技运用成为保险行业的一大热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实践应用不断落地,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金融科技刮起的这股旋风中,保险资管行业也未“置身事外”。对于正在迎来发展机遇的保险资管行业来说,金融科技正是需要充分利用的发展手段。
重点瞄准三大技术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7.69万亿元增加到16.4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保险资管已经成为“大资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监管层在政策层面不断为险资运用“松绑”,保险资管的投资范围逐渐扩大,配置结构也日益多元。毫无疑问,保险资管行业正在迎来未来发展的曙光,而科技的运用对于保险资管行业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至关重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此前曾表示,从未来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新的风口。与此同时,大资管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监管体制改革、监管协调加强、资管新规落地,令大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加复杂,保险资产管理业需要进一步加速改革创新,而基于金融科技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对接、征信等领域的业务升级,正是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保险资管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各类有用信息,描绘出投资对象或交易对象特征画像,实现信用风险监控。此外,通过使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实现海量高价值数据的收集,保险资管机构还能够实现获取大量的客户动态数据,从而更深入了解客户,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同时精准地管理资产、规避风险。
作为金融科技中的后起之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保险资管行业中存续期不透明、信息造假、风险信息不共享、数据实效性低等痛点,同时区块链还可以实时掌握关联方的身份信息与资产情况,提供透明、真实的信息,并实现全流程所有信息的上链,使监管机构能实时追踪,提高交易的信任度并带来交易量增长。
行业实践落地开花
在认识到金融科技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一些大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新技术应用的资源投入,保险资管行业的技术运用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牵头,太平资产与上海保险交易所合作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另类投资债权计划交易系统”区块链验证,针对存续期不透明、合同信息造假及业务相关参与方信息孤岛等问题,通过将产品底层信息和交易信息记录到区块链,增加数据流转效率,实时监控资产真实情况,为管理者、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提供透明真实的资产信息,提高交易链条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的信任程度,并降低信息交互摩擦,提升信息协作效率。据悉,未来,保交所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还将合作推进区块链在资管及养老金行业方面的运用。
对于买方投资机构来说,每日都会接收海量的研报与研究数据。一方面,大量研报沉淀在不同的系统中,难以被综合利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在进行相关研究过程中,很难从各个来源的大量研报中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平安资管在内部打造了投资研究领域垂直搜索引擎,希望通过一次点击帮助投资经理、研究员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据了解,该项目于2018年1月启动,目前已在平安资管公司内部落地,实现对10万份内外部研报、100万个图表、50余个微信群、200余个微信公众号的智能搜索、图表解析、表格解析,同时提供App和Web端服务。
国寿资产也较早开展“人工智能+”投资的研究,并建成一套智能投研平台,能够帮助实现投研数据的智能采集、聚合与展示,研究员只需要通过平台智能提示和主动搜索的方式,就可以快速获得以上数据,直接在平台中分析数据的关联关系,得出研究结论,进而提升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机遇面前挑战仍存
在保险资管行业的科技运用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时,也不能够忽略科技运用所带来的挑战。近日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8-2020)》(以下简称《报告》)就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保险资管行业也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就包括配套机制和行业规划缺失、数据存储和安全问题、信息所有权问题、人才缺失、新技术不成熟、企业风险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提升、风险识别难度加剧、监管难度增加并存在滞后性、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等方面。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