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1和Layer 2协议如何捕获价值?
本文对Layer 1和 Layer 2的价值捕获提出了深入的分析框架,值得关注。不过整体分析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目前来看,整个加密社区还没有提出足够好的通用价值捕获框架,一切还在摸索中。这是需要继续努力的,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本文作者是KYLE SAMANI,由“蓝狐笔记”社群的“Sien”翻译。
在加密开发者和投资者社区中,“协议”一词是最流行的术语。当然,它流行也有它的道理,每个人都在构建“协议”。可能是这些协议给投资者和开发者们提供了产生回报的方法。
协议不是一个东西;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组规则。如果按照定义来说,是不可能投资协议的,因为没有可以投资的对象。加密投资者其实并不投资协议,而是投资于哪些让特定协议能得以运作的稀缺资产。
某些协议的原生资产捕捉了价值,而有些则没有。
我们将从价值捕获的角度来观察Layer 1和Layer 2的协议,并为每个层提出价值捕获框架。
Layer 1的价值捕获
Layer 1代币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保护其区块链免遭51%攻击。
为什么?
在很多加密项目和加密货币的爱好者看来,未来会有几千条链,甚至上百万条链也有可能。一些区块链将会运行相同的协议,例如很多小的区块链使用vanilla ethermint protocol,而其他链运行在自己独有的协议上,例如Solana,Dfinity,Algorand,Ethereum,Bitcoin,Monero等。
但就长期来讲,真正可以持续的区块链是有限的。我们已有证据支持这一假想:已经有13条链遭受到了51%攻击。而且,这些遭受攻击的资产不仅仅是长尾的小资产,它们中有一些较大规模的资产,例如ETC、BTG以及Verge都遭受过51%攻击,这些代币都在当时市值排名前20名时遭受了51%攻击。这些链现在虽然还没有死亡,但举步维艰。不过,它们最终能恢复往日辉煌的概率接近于零。
原因很简单:考虑一下,当用户把自己的财富存储在链上时,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把财富存储在遭受过51%攻击的链中?
让比特币成功的突破不是技术、密码学或分布式系统,而是博弈论。比特币的突破是PoW一致性算法,有了这个算法,矿工们因为维护账本得到新挖比特币的奖励,并且激励机制会驱使不同的矿工按照比特币网络的最佳利益来行事,因为他们要考虑那些自己挖出来的比特币的价值。
通过测量实施51%攻击的成本,我们可以比较区块链的安全性。要实施51%攻击,攻击者需要付出高于链安全预算的成本。我们可以用美元来计算链的安全预算:
安全预算=总网络价值*通胀率+交易费用
请注意,它所计算出来的预算是网络安全的下限值,而不是上限值。对PoW代币来说,由于ASIC市场可能存在供应的限制,这让实施51%攻击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让计算简单,我们假定比特币的市值是1000亿美元。如今比特币的年通胀率是4%。为了简单说明,我们把交易费用降至为零,实际上,当前矿工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通胀增发,而不是交易费用。(蓝狐笔记译注:也就是说,矿工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出块奖励)。
因此,对于诚实的、受经济激励驱动的矿工来说,每年花费最高至40亿美元(1000亿*4%)来挖矿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比特币的安全预算是每年40亿美元。
从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得出,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网络价值,因为在最大的区块链网络中不太可能出现高通胀。尽管存在对0%,1%以及2%通胀率的有效论证,但人们不太可能选择年通胀率长期来看大于5%的全球无国界的货币。
由于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网络价值,因此存在一种自然的网络效应:链的价值越大,就越安全。它越安全,它就越容易被下一个边际用户用来存储资产。
这就是为什么从中长期看,多链很难保持平衡的原因,其中只有少数几条链才能生存下来。为什么用户会选择第7条最有价值/安全的链来存储他们的财富呢?(蓝狐笔记译注:从蓝狐笔记的角度,更倾向于有多条链存在,当然会逐步趋向于集中。像隐私币场景,还有非价值存储的链也有立足点。)
考虑到PoW和PoS系统存在本质差异,可以期望,在可见的未来有一些链,它们会有独特的共识算法(如没有其他原因)。考虑到这些系统都还很早期,梭哈到单个共识模型是不成熟的做法。
跨链(可互操作的链)
很自然引出这样的问题:Cosmos(ATOM)和Polkadot(DOT)等跨链项目怎么样?两个链都在链之间进行消息的中继,并为此向用户收取费用。此外,Polkdot为它的支链提供共识安全,并由此收取费用。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