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网红产品上量难以为继 科技赋能成健康险发展新模式
“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下,健康险被各大险企视为一大发展风口,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等网红产品更是让市场应接不暇。不过,另一方面,市场上健康险产品也存在同质化严重,整体发展速度放缓等问题。
“仅靠网红产品上量的产品策略难以为继,必须准确地了解认知人群特点,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太平财险副总经理戴曙燕在近日召开的“科技赋能、创新融合新时代健康保险圆桌论坛”上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应形成数字化产品开发体系来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这在保险科技的助力下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多名行业专家表示,与其它保险子行业相比,目前健康险是与科技结合相对较为紧密的,科技赋能将成为健康险发展的新模式。
中再寿险《寿再探索》于2019年1月发布的“2018寿险业健康险保险科技应用发展年报”(下称“年报”)中显示,人身险公司在健康险业务中投入应用的保险科技依次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与计算、远程医疗、基因检测、移动医疗、区块链、可穿戴设备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未来3年,人身险公司可能投资应用的健康险科技与目前基本一致。
年报数据显示,目前部分人身险公司对保险科技的开发投资占健康险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5%-20%。各大人身险公司成立大数据实验室、数据创新、科技创新等部门或子公司,着手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科技领先公司在进行内部数字化流程改造,深挖客户痛点与需求,逐步建设数据化产品体系。他们推进数字化战略合作,通过与保险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公司开展跨界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入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其中,拓展与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保险科技公司的合作创新成为行业主要模式。
“通过与保险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公司开展跨界合作,进行内部数字化流程改造,深挖客户痛点与需求,逐步建设数据化产品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改善客户体验、提高产品开发的灵活性等,成为推进健康险业务创新的着眼点。” 戴曙燕表示。
这在国内外都不乏先例。2017年巴菲特旗下再保险公司Gen Re就与健康险保险科技公司TrackActive合作为投保人提供骨骼肌肉康复项目;太平财险也与水滴保合作了百万医疗险产品;2016年阿里健康宣布与中国太平成立健康保险公司,但目前尚未获批。
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水滴保总经理杨光表示,类似水滴保这样的互联网背景公司拥有强大的健康数据和社交关系链数据库,能够助力保险公司更精准的触达目标用户,同时也能够从多维度对用户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保险公司完善对风险的控制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和落地,将为保险公司和用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戴曙燕认为,科技带给保险行业的变革提出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为实现产品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将是保险公司的重要行业竞争力;第二,运营的变化,通过使用数据模型多点触达潜在用户,精准推送产品,与传统的营销员模式相比,运营效率呈指数级提升;第三,服务的变化,特别是在核保和理赔阶段,运用科技助力实现秒赔赔款到客户。
其中,为解决健康险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客户信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群与市场细分,根据潜在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细化责任设计、更精准定价是未来健康保险攻克的重点课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健康险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方面,医疗数据的获取始终是整个健康险行业的一大挑战和持续在努力的方向。
对此,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许速在上述论坛表示,医疗数据、保险数据和金融数据将逐步服务于医保、商业保险机构,基于这些大数据可进行病种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支付体系等,并希望国家医保局展开试点。另外,未来卫生健康的数据向保险行业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行业发展需要保险与健康的跨界整合平台,形成大数据驱动推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将大大降低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会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理赔型向服务型和管理型转变,用户可获得更人性化的服务。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