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5G、物联网、区块链的共生:2019IT领袖峰会实录

2019-04-05 07:1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了你的脸上,你睁开眼睛醒来,洗簌用品、热腾腾的早餐已经帮你备好。当你走出电梯,无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链接(ID:xinlianjie-)作者:易柏伶,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了你的脸上,你睁开眼睛醒来,洗簌用品、热腾腾的早餐已经帮你备好。当你走出电梯,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启动等着你就座,车内放着你喜欢的音乐,空调已调到最适宜的温度。

这貌似是科幻小说或电影中出现的情景,然而随着5G时代的加速到来,梦境成为现实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近。

5G时代的到来,低延时、高速率、高容量、设备的大规模链接让万物互联成为了现实。据Iintelligence预测,到 2025 年,预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 250 亿。

然而,在物联网、大数据爆发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任、隐私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当一切终端以开放的方式接入物联网,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区块链技术,结合前沿的密码学技术或许能够破解这一系列难题。

在 3 月 31 日的第十一届IT领袖峰会上,锌链接发现,尽管 5G和AI是今年的主题,但区块链技术仍活跃在分享嘉宾的演讲中。

李小加:《数据与资本的远与近》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表了《数据与资本的远与近》演讲。李小加认为,5G时代将催生新的资本运作和交易模式,区块链、加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数据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交易。

数据是原材料,算力是核动能、AI是新生产。李小加认为,在5G时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大量的数据,数据成为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云计算的算力成为了今天的核动能,把大量的原始数据通过能源的转化成生产。下一步就是生产,过去是生产、今天就是AI,AI把大数据经过算力,转换成为新的产品,新产品卖给客户就能形成收益。

数据与资本的远与近。5G时代的生产链条已经相当明晰,按理说,资本距离AI已经很近了,但是今天的AI却吸引不到足够的资本。李小加解释说,海量的数据存储于阿里、腾讯、京东各个平台,中国也已经自此迈入了数据经济时代。但是,海量数据的背后,却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哪怕大平台也难以避免。尽管每个孤岛里面都有着自己的生态,但大部分数据都被闲置。然而数据是越共享越值钱。

区块链确权和加密技术有望打破数据孤岛。李小加认为,5G时代链条下,数据的确权、标准、定价、存证、信用体系还未形成,而这一切是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首先,数据的共享和传输需要考虑到过个人的隐私、商业机密、竞争利益和监管要求,要在加密的情况下,把数据的使用权分享和买卖,而不是裸数据的买卖。

其次,使用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数据的确权、标准、定价、存证、信用和溯源。尤其是溯源,每个数据能够多次使用,而不像大宗商品一次性消耗。

而且,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所有者的利益经若干年后依然能返还到数据所有者手中。

由此,李小加认为,加密技术和区块链技术重塑新的定价体系、溯源体系,重塑5G时代的资本市场,5G时代会出现新的交易所,资本与数据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Peter Vessenes:“M2M Value Will Eclipse Other Value Transfer by 2030”

美国第六资本(Capital 6)创始合伙人Peter Vessenes发表了“M2M Value Will Eclipse Other Value Transfer by 2030”的演讲。

Peter Vessenes认为,物联网和5G时代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交易价值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逐渐呈现去中心化的交易局面,需要更多的全新体系,提取更多的价值。

物联网+5G带来海量数据。Peter Vessenes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单数人与人之间的数据交流产生的数据量较小。物联网+5G带来海量数据,同时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交流产生的价值也会增多。因此需要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基础设施来处理这些交易价值。

区块链技术为零层基础设施。Peter将基础设施分为零层和一层,零层技术基本上就是区块链基础设施现状,可以使用区块技术进行数据的交流和传输,同时对于数据的隐私保护也会有长足发展。一层主要包括区块链钱包、令牌化资产、去中心化交易、链条上的数据、身份信息五个领域。

零层技术就是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一个现状,现在可以使用区块链的技术进行数据的交流和传输,但速度还非常慢,在将来可能会成数量级的增加。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