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浩洋:AI将使公益成本大幅降低
栗浩洋在2019亚布力企业家年会演讲
■ 本报记者 文梅
松鼠AI(原称“乂学教育”)创立于2014年。其主打项目“智适应学习引擎”是一个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引擎,主要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
据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介绍,截止到目前,松鼠AI已经在全国签署了1800家合作学校。2018年松鼠AI总部加上全国学校的收入接近10亿元。
栗浩洋说,自己21岁投身公益,算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公益经历的“非专业公益人”了。他认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很有价值,觉得中国也应该建立这样一个企业家公益慈善联盟。在他看来,只有把更多财富投入到社会公益中,运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财富才更有意义,更能凸显其本身的价值。
优质教师稀缺和学习互动难题
《公益时报》:你对AI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未来发展对行业的影响是如何理解的?
栗浩洋:当下很多人都认为“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发展痛点。比如教育资源不平衡、孩子就学压力及补课过重等问题。而这其中,好老师又是非常有限的,要知道,3000人里面才能选出一个特级教师,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遇到——概率很低。遇到好老师意味着好学生会更出色,成绩较弱的孩子也有机会进步。反之,遇到教育能力较弱的老师对学生们来说就不那么幸运了,学习时间投入甚多,但教学效率低下,成绩也很难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开始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以前你要想上哈佛,百分之一的录取率才能听到哈佛的课程,现在通过“慕课”这种互联网公开课,所有人都能听到,这无形当中就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的老师面向所有人的问题。
但是,因为教育还是要有互动的。你光在那讲,所有的人都在那边听,既无提问,亦无回答,双方毫无交流互动,学习者在此期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学习需求及反馈等问题是根本没办法掌握的,这种模式最终可能陷入死结。
当下逐渐发展起来的AI教育其实就很好的解决了优质老师的稀缺化及双方互动的难题。通俗一点讲,就像“阿尔法狗”模拟围棋大师,AI教育就是模拟特级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就是把过去45分钟的录课,对学习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法,通过AI执行教育内容。AI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是有具体明晰的分类的,比如对60分成绩的孩子讲60分的知识,90分成绩的孩子讲90分的知识,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给你分发不同的内容,这种情况下,每个孩子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另外在此过程中,AI老师会不断地提问,出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去做题,通过这个程序,来掌握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程度。
之所以说AI是“智慧的老师”,就因为对不同的孩子它给予的难度系数是不同的,一个具有十年经验的老师,他的大脑也无法容纳百万题库,但对AI老师来说,这些数据的处理都不是问题。从始到终,AI老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层级和情况,做出适时的反应和处理,期间不断地互动,带着孩子逐级向上提升和积累。当然,这个AI老师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也是凝结了几百个超级教师的智慧和付出所诞生的科技成果。
AI“教”+老师“育”
《公益时报》:无论AI教育如何聪明智慧,它也是经由人研发出来的机器。它如何识别使用者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的真伪?它对人性的理解和认知能达到什么程度?
栗浩洋:诚如你所说,AI的使用目前还无法解决人性的认知问题,因为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发明,很难说它就是百分之百的没有负面影响。比如汽车的发明为人类出行和交通提供了很大便利,但与此同时带来的交通事故也很多,甚至夺去无数人的生命。
如果按你所设想的,AI教育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不能准确识别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的真伪,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效率的直线下降。所以我们肯定不能否认AI在这方面的缺陷。
《公益时报》:那这个BUG(缺陷)怎么解决?
栗浩洋:那只能是我们通过不断地完善规则去防范。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也要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告诉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把真实的学习感受和使用习惯呈现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和AI老师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提升学习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AI永远替代不了真人老师。我们说“教育”这个词,要“教”,更需要“育”。虽说AI的教学方法和能力确实很强,但在“育人”的角度讲,它是无法代替老师的。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