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逆势增长33%,太平人寿独撑逾七成利润,八大看罗熹如何对标先进同业,划定中国太平新方略
上市保险企业年报披露季接近尾声,3月29日,中国太平(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压轴”出场,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综合来看,中国太平全年实现股东应占溢利68.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整体表现不错。
旗下最为重要的板块太平人寿更是表现抢眼,贡献了整个中国太平集团76%以上的经营净溢利,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11.15%,代理人数量更是同比增长33.52%,逆势上扬。
中国太平近年来颇受市场关注,在原董事长王滨主政的六年时间,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三年再造”,又顺应行业转型趋势,提出了“精品战略”,明确以“科技太平”应对科技化浪潮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以跻身世界500强完整收官。
在201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平多位管理层都提到,太平有个重要特点是强大的执行力。正所谓“目标决定方法”,对目标的坚定决定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坚持。亦如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所说:“只为目标找办法,不为困难调目标。
在2018年的复杂形势下,太平人寿是主要寿险同业中唯一一家没有调整任务目标的。”
2018年9月,原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罗熹出任中国太平董事长,拉开了中国太平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序幕,在此次发布会上,罗熹也携新一届管理层分析解答了他们的治司方略,经『慧保天下』梳理,涉及“新时代发展战略”“国际化”“服务国家战略”“共享太平”“信息化”“提升投资收益”“保险+投资+产业经营”“对标先进同业”等八大。
重新构建信息化战略举措、调换各级投资岗位负责人、以28.66亿元拿下上海农商行4.78%的股权,明确“业绩上对标前一位,策略上对标前几位,能力上对标第一位”的对标先进同业的对标管理策略,履新不到半年的罗熹已然动作频频,执行力强悍的中国太平进入罗熹时代。
01
中国太平为险企年报季划上惊喜句号,太平人寿顶梁柱作用更加突出
中国上市险企2018年年报季可谓“愁云惨淡”,除个别险企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更等因素影响,出现净利润的较快增长外,其他核心业务指标,例如总保费收入、个险首年(新单)期交保费收入、一年新业务价值等的增长都出现了放缓乃至负增长。压轴出场的中国太平却带来了不少惊喜。
3月29日,中国太平发布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其总保费及保单费收入达到19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总资产达到7521亿港元,较2017年年末增长12.8%;股东应占溢利68.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均实现了较快发展。
不过,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并不同步,太平人寿以一己之力,贡献了集团76%以上的经营净溢利,而养老及团体保险、境内财产保险、境外财产保险、再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的经营净溢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境内财产保险,即太平财险,2018年实现经营净溢利仅3.40亿港元,同比下降6.2%。
个险渠道的续期保费同比增长43.19%,拉动太平人寿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4%
中国太平的人寿保险板块由三家子公司组成,包括太平人寿、太平人寿香港以及新加坡太平,而2018年太平人寿香港与新加坡太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深耕内地保险市场的太平人寿则实现经营净溢利67.24亿港元,同比增长5.1%,占到了集团全部经营净溢利的76.24%。
太平人寿的良好业绩表现得益于个险业务的支撑。2018年,太平人寿保费收入由2017年的1313.34亿港元上升11.4%至1463.41亿港元。其中,个人代理渠道贡献度最高,实现保费收入1121.58亿港元,同比增长32.50%,其保费总额在公司保费总额中的占比更是达到了76.4%。
该渠道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续期保费拉动所致,同比增速高达43.19%,同时,首年期交保费也实现了11.15%的正增长,这在其余上市寿险公司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均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尤其显得不同寻常。
表1 2017—2018年太平人寿各渠道保费增长对比
表2 2017—2018年太平人寿渠道趸交及期交保费增长对比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