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提高金融科技监管的“四性”

2019-03-26 01: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提出,将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

  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提出,将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纾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可以想见,金融科技将改造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也将衍生出金融新生态。在这一大环境下,金融科技面临着监管重塑。对此,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表示,应提高金融科技监管的“四性”:及时性、可容忍性、有效性和协调性。

  

提高金融科技监管的“四性”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

  金融科技发展应坚守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

  《金融时报》记者:业界一直存在争议,主导金融科技的是金融还是科技?您怎么看?

  刘勇:金融科技落脚点在科技,强调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是指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通过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委员会(BCBS)把金融科技活动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等,而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兴技术涵盖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分布式技术(区块链、云计算)、互联技术(物联、移动互联)、安全技术。目前,新技术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不断拓展金融边界,重塑整个金融业态,从金融行业的基础层面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供需层面来看,金融科技创新的供给侧驱动因素,是不断演进的新技术和变化的金融监管,需求侧影响因素则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与消费者偏好。我们编制了金融科技产业链图,完整描绘了整个金融科技生态,从新技术研发到技术转化再到最后的金融应用,而每一个环节也离不开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与金融监管的导向。这也印证了影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因素在整个生态中的逻辑关系。金融科技良好生态的构建要平衡好科技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信息安全与数据利用的关系,风险控制与标准制定的关系。

  金融科技中科技能有效的赋能金融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背离金融的基本原则,应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金融科技发展应坚守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在坚守防控金融风险以及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基础上,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切实做到守正创新。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应用位居世界前列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中国的金融科技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勇:目前许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新技术应用到了各自的业务之中,开启向金融科技方面的转型,衍生出了互联网银行、保险科技、信托科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网络小贷、监管科技等。我国的金融科技行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四类:一是积极应用新技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二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展金融业务或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互联网企业;三是为金融机构或类金融组织提供技术支持与外包的新技术企业;四是利用新技术搭建平台、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自2017年起,中国进入金融科技4.0时代,开启了金融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进行革新,将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业务进行分解,提供高效率、高附加值、便利性商品与服务,并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转效率。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应用位居世界前列。从资本活跃度来看,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吸引总投资约2786亿元,位列全球第一,融资事件占据全球的60%。从领军企业数量来看,根据2018年毕马威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三家,分别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

  从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底层技术发展情况、产业生态、融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重地。北京是大型金融机构管理总部、金融监管总部“一行两会”所在地,全国顶尖的大学和科研单位云集,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催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使得北京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金融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自身具备创新基因,有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支撑金融科技的发展;杭州一直以来对“互联网+”产业高度重视,而且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得以迅速发展。

  金融科技推动形成更加便利快捷的金融新生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