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漩涡中的保险代理人:一单提成数万已成过往
“保险姓保”与转型中的保险代理人:
转型漩涡中的保险代理人:一单提成数万已成过往
近800万的保险代理人似乎遇到了转型漩涡。
在“保险姓保”回归转型之中,保险代理人王猛(化名)深刻地感受到了收入及压力的变化,“前几年,卖附加万能险的年金险,一单保费就几万块钱,即使提成比例不高,也比卖重疾险好多了。去年我卖的很多产品都是重疾险、健康险,到手的佣金并不高。最近工作收入确实降了不少。”王猛告诉新京报记者。
这或是保险代理人转型的一个缩影。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新京报记者坦言,随着行业转型及金融科技、智能投顾等技术的发展,需要保险代理人更加关注客户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投资理财规划。如今,保险代理人如果仅仅局限于保险领域,而缺乏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等全面风险管理,则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收入】
从年金险转向偏重疾险:有业务员称收入下降
2007年,王猛(化名)本硕连读从成都某大学毕业后,便顺利进入一家金融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一职。然而,随着成家、孩子出生等压力纷至沓来,王猛不得不寻求收入上的突破。“2015年,我辞去了工作,并偶然进入保险公司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刚入行的时候,没有任何资源,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努力了一个月,业绩还是不尽如人意,不过随着后续公司开展培训和产说会,以及依靠自己之前工作积累的一些人脉资源,我的收入也逐渐提升了。”
不过好景不长,去年他遇到了天花板。“前几年,卖附加万能险的年金险,一单保费就几万块钱,即使提成比例不高,也比卖重疾险好多了。去年我卖的很多产品都是重疾险、健康险,到手的佣金并不高。最近工作收入确实降了不少。”王猛告诉新京报记者。
王猛所说的收入下降背后,是随着保险行业的转型,保险代理人侧重售卖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单均保费较低,即使提成比例较高、销售较好,也难以比肩售卖单均保费较高的年金险、分红险收到的佣金。
而2017年,原保监会又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等,因此,失去了附加万能险及快速返还等优势,年金险对普通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保险代理人销售年金险的难度增加,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保险代理人收入的下降。
王猛表示,“重疾险每年的保费一般在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我卖出一单重疾险的提成大约是年交保费的40%-50%,但年金险、分红险的年均保费就比较高了,少的也有三五万元,多的甚至几十万、几百万,一单提成大约是年交保费的20%左右。”
王猛称,其个人做的最大的一单保费是11万,提成比例25%,到手2.75万,如今一单赚几万已成过往。
某经纪公司代理人徐萌(化名)也对记者坦言,其实现在保险公司宣传业务员能收获百万年薪等信息,基本上都是卖年金险才有的,卖重疾险卖不出这个年薪。
也有从业多年的资深保险代理人何杰(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说:“其实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年金险还是很有市场的,整个中国保险市场也是上行的。”
但她也承认,在行业转型之际,保险代理人必须要进行自我调整,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并调整和客户沟通的思路。“必须要学习,深入了解产品,同时不能光了解自家产品,还要了解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此外,通过亲朋好友转介绍等渠道,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对我来说,只要把客户的需求了解透彻,再给他配置产品,就很容易成交,也很容易获得客户的转介绍,这样客户群体就可以不断壮大。”
何杰认为,转型之下,专业性将成为保险代理人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保险性价比那么高,为什么线下的保险代理人还是有市场?专业是很重要的原因。普通人可能知道要买保险,但对于如何配置保险、如何投保等,是没有经验的。比如说健康告知部分,不少客户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因此在投保时,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如实告知了,但实际并没有,这就使得这张保单在未来理赔中面临风险,但如果有保险代理人指导,这种风险就会小很多。”
【跳槽】
有团队只剩20%的人 险企招聘频更加重质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