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国际 >

芬兰外交部北方政策大使:合作共赢是北极未来主旋律

2019-07-18 04:4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北极:合作共赢是未来主旋律 ——访芬兰外交部北方政策大使、北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哈里·玛基-雷尼卡 在7月5日芬兰正式就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该国总理林内强调,芬兰担任主席

  北极:合作共赢是未来主旋律

  ——访芬兰外交部北方政策大使、北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哈里·玛基-雷尼卡

  在7月5日芬兰正式就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该国总理林内强调,芬兰担任主席国的关键任务是加强欧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地位。芬兰外交部北方政策大使、芬兰北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哈里·玛基-雷尼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极是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晴雨表,中国在北极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做出令人瞩目的努力和贡献,希望欧中双方能在北极事务中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气变挑战,实现共赢。

  北极事务重要性上升

 

  雷尼卡是芬兰外交部专家型高级外交官,曾任驻多国大使,对北欧地区、波罗的海及欧盟北部地区的国际合作事务经验丰富。他认为,北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北极气候变化及变暖进程至少比全球平均速度快两倍,如全球气温平均上升2摄氏度,那么北极温度将上升4摄氏度,局部区域甚至达到6摄氏度。当前北极地区融冰速度加快的现状令人担忧,北极冰雪消融必然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会带来诸多灾难性后果。如果人类不能及时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海城市变成港口,城市居民不得不面临被迫搬迁的命运,荷兰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

  雷尼卡说:“我们需要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采取具体行动和对策,如今已有很多技术和机会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合作。”现在需要推动相关方达成共识,即如林内总理所言,未来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见得与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有冲突。芬兰新政府在环境和气候规划中明确,在北极地区可以以均衡的方式促进可持续经济活动。

  雷尼卡表示,当前,欧盟产业政策中虽未明确北极地位,但事实上已经包含在内。芬兰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将推动北极事务在欧盟战略和政策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包括在交通、物流、联通、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等领域,使之成为欧盟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芬兰也将更新国家北极战略,推动各相关方建设性对话,促进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希望其他欧盟国家支持芬兰政府为应对气变作出的努力,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北极事务相关方继续积极参与。

  赞赏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对于中国在北极事务方面已经做出的令世人瞩目的努力,雷尼卡表示对此印象深刻。他认为,北极是全球性的事务,单靠任何一国做不了太多事情。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欧盟和中国在北极事务上具备建设性合作的条件和空间。中国担忧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北极事务方面具有专业知识、资源和利益需要,这些都决定了中国是北极地区事务合作的重要相关方。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中国也明确了与欧盟及其他北极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一样,都希望能在北极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各相关方合作,而不是排斥和对抗,如此才能实现共赢。雷尼卡还很赞赏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力度和速度,认为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此外,他认为中国在保护北极生物多样性、推动落实北极迁徙鸟类国际协议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工作。

  雷尼卡指出,随着气温上升,北极冰雪覆盖面积会越来越小。如果人类不能在2050年前实现碳零排放,也许2060年前后北极的海冰将会完全消失,北极成为北大洋。届时,船只可以穿越北极点航行,那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将不得不面对巨变。一方面,各相关方务必要统一认识,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在北极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海冰消融带来航道运输、海底通信方面的巨大商机。同时,随着北极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加,相关的行为规则也要及时制定和执行。雷尼卡认为,可以预见,这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相关方一起面对,这是北极地区走向未来的唯一正确道路。

  事实上,随着北海航道的逐步开放,经由北极地区的航运量逐渐增多,相应北极航运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之中。2017年1月1日生效的国际海事组织《极地规则》主要针对北极和南极海域恶劣的航运条件和环境挑战制定了相关安全和防污染措施,规则分为强制性措施和建议性条款,其中有关极地水域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法规要求比在其他海域更加严格。如《极地规则》禁止在北极水域排放任何石油和含油水以及化学品或其混合物,在极地冰雪覆盖区域航行时,船舶必须具备充分的抗冰破冰能力等。中国和欧盟都充分支持和遵守现有规则,这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中国在北极航运领域一向很活跃、开放和透明,相信未来会继续保持。

  “北极丝路”期待欧中合作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