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欧美六国 专家:“俯瞰地球仪外交”开启2.0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对欧美六国进行穿梭访问。从2012年上台后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至2018年末,安倍创造了日本战后外交的几个第一:出访次数73次,出访国家和地区78个,举行大小首脑会谈60余次。迄今,他已成为日本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任内经济景气周期超越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伊奘诺景气。其中,“俯瞰地球仪外交”发挥很大作用,既是安倍国内支持基础稳固的现实映射,也助力“安倍经济学”搭上外交的顺风车。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安倍能在复杂多变的政局博弈中走到今天,与其推出的外交政策和灵活举措息息相关。推出“俯瞰地球仪外交”,倡导为“积极和平主义”,安倍仿效19世纪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实力外交,确实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不少外交失算与失误。为此,安倍内阁重新审视近年外交变化,尝试升级外交思路,逐渐形成轮廓日渐清晰的六大外交主攻方向,也催生了“俯瞰地球仪外交2.0版”的基本架构。
一是唯美外交底色没有变。在追求灵活的国家战略和安全利益的同时,维系与美国为首的传统价值观国家的外交,依然是日本外交的第一考量。
二是邻国外交升级为重点。调整周边关系被纳入战略视野,对华外交成为安倍邻国外交务实转型的成功标志,这体现了日本外交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三是经济外交成为务实标的。外交服务于“安倍经济学”及日本企业收益跃升前台,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化合作,摸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可能成为突出符号。
四是协商全球治理外交浮出水面。推进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课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经贸的多边主义等,成为“俯瞰地球仪外交”另辟蹊径的目标。
五是亚非热点协调外交成为日本的外交新靶向,日本愈发重视亚非中小国家的作用,安倍任内首次出访的亚非中小国家超过20个也验证了这一外溢意图。
六是“印太战略”外交同步深化。推动美日澳印乃至东南亚发挥不同作用,凸显了日本构筑印太区域战略联盟、压制竞争对手的韧劲。
与“俯瞰地球仪外交”1.0版意图通过将触角伸向世界,以四面出击来塑造全球影响力和跻身“正常国家”的努力相比,2.0版意识到如果不能与地理距离如此之近、心理距离如此之远的邻国改善关系,那么日本外交依然如无根浮萍一样没有立足之地,当然也无法迈过历史与现实的那道门槛。日前,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启程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积极评价眼下的中日关系,认为搞不好对华外交就没有日本的亚洲外交,也就没有日本外交的栖身之处。言外之意,执政党和安倍内阁推动改善中日关系,开启正常化的多元化交往,不仅是安倍外交日益圆熟的体现,也是日本世界外交的前提,对“安倍经济学”行稳致远也会构成有效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改善对华关系,融入东北亚双边和多边外交,凸显了安倍外交由聚焦广域向打造内核的质的提升,聚焦周边邻国、瞄准地缘关键、实施战略先手,这些都成了安倍“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后的重点。
安倍政府“俯瞰地球仪外交”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中日外交关系改善进而向正常化迈进的助攻。对华外交由外交向政治、由经济向文化、由领导人向民众、由双边向多边延伸等直接或衍生出来的成果,让日本外交收获了以近邻外交和经济外交为两翼的诸多成果。最高领导人和高层互访的频度加大,中日经贸额和投资合作再度恢复升势,旅游拉动的民间往来不断升温,“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赢合作,如此等等,对华外交由持续改善到关系正常化的飞跃成为安倍灵活和务实外交的试金石,对华经贸合作及外溢效应成为安倍经济学的外部支撑,推动中日友好的努力也成为稳定安倍内阁支持率的积极因素。
曾几何时,安倍政府外交的亚太初衷是与中国的竞争,思维上是遏制优先,底线上是防范威胁,形式上的主要体现是冷淡甚至去周边化。但现实证明,失去周边支撑的日本外交无异于跛脚,放弃周边也等于丢弃外交屏障,日本外交特色也无从谈起。现在“俯瞰地地球仪外交”开启回归或重新重视周边的努力,对日本外交和经济走势是好事,对东北亚周边外交与和平、乃至亚太通商合作也是利好。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