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庆元风景:拆改结合破译振兴密码
中新网丽水12月29日电(记者 奚金燕)行至当下,在面对众多生态治理、绿色发展难题,浙江审时度势,立足自身,积极探索以大花园建设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这其中,地处浙西南的庆元,风景正好。
29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庆元把“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共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30.67万平方米,拆出土地282.64万平方米,拆后积极推进精品项目实施、复垦、复绿,优化了城乡人居环境,盘活了土地资源,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改造后的乡村一景 庆元提供 摄
昔日,违法建筑遍地开花,在拆除中渐渐消亡;昔日,老宅区环境脏乱差,在整治中升级提档;昔日,旧厂房闲置至破败,在改造中迸发活力;昔日,城区河道公路,在拆改中催生蝶变……
因地制宜 破解乡村“美丽密码”
拆出新空间,改出新天地。庆元县在推进存量违建销号拆除工作的同时,积极对拆后土地“化零为整”进行综合利用,抓住当前黄麻淤旧城改造、国家森林公园、高速连接线、香菇特色小镇、同心安置小区等项目建设契机,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狠抓工程项目范围内的违法建筑拆除,以“三改”促“一拆”,以项目助拆治,全面开展存量违建销号。
庆元县张村乡镇府将“生态经济示范村”作为着眼点,对村落沿线的废弃香菇棚进行拆除,累计拆除清理菇棚面积约25亩,并鼓励村民们投入到中药材种植的行列中,最终与庆元县乾宁道地药材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打造成了“浙西南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引入规模化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此外,庆元县在“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按照“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原则,对点位整治后腾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时刻把握“变”与“不变”的尺度,注重农村文化融合和传承,通过精致打造提升村庄面貌。
贤良亲水节迎客来 庆元提供 摄
庆元淤上乡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自古便有“庆元粮仓”“移民大乡”“文化高地”美誉。2019年,淤上乡乘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大力开展“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迎来了一次化茧成蝶式的重生。
为留住老淤上原有的味道,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三改一拆”工作结合过程中,巧用违建拆后土地,秉承着“二改,二修,三不变”原则,即“改思想、改风貌,修古宅、修古道,泥墙不变、青砖不变、木门不变”。在此基础上,还原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美丽乡村,田园淤上”。
绿意在蜿蜒的小道中滋长,乡风在质朴的小镇里重塑,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留住了乡韵,留下了乡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耕与文明相辅相成。
从埋怨到理解,从看客到参与,从阻拦到主动,随着“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的推进,变化的不止有淤上乡的村容村貌,还有村民内心深处的理解与支持,更是带动了民风村风的好转。
环境改变了,村民的思想改变了,不乱搭、不乱建、不乱放,主动实行门前三包,“里子”工程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发生可喜的变化。
拆用惠民 共享经济“生态红利”
庆元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土地要素是制约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自“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以来,庆元县以节约集约用地谋发展,全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为发展腾出用地282万㎡,通过“拆、改、建”结合,有效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益,也为该县重点项目、先进产能的落地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重要空间。
庆元县屏都街道充分挖掘拆后土地资源,创建了“爱坑有里”文创街区,发展坑里坑外特色民宿,引入吴明全书法工作室、宋永进名家工作室、建盏、陶瓷、VR体验等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带动乡村旅游。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000元不到上升到30多万元,农户通过房屋出租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6000元不等,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演变的道路。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