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新“玩”法
□ 李治国
如果说,前些年上海书展起到阅读引领示范的“闹钟”作用,如今书展已能与常态化阅读活动形成互动和互相成就的关系。
每年8月的上海书展,是沪上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一周时间里,全国书业界与天南地北的作家、学者、读者一起,共赴一场阅读的盛会。
上海书展自2004年创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六届。如今的上海书展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图书售卖功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张力的立体文化场。重开放,推“首发”,名家、好书汇聚上海,阅读活动更重品质,跨界转型更加主动,只为让阅读抵达更多人的心灵,让满城书香持久四溢。
书展上的“书”
上海书展今年总计亮相图书约16万余种,与每年全国出版50多万种图书、仅新书就有25万余种相比,仍是一少部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时代的书展需要展现的恰恰是为读者筛选图书的能力,同时通过新技术助力,让书展不局限于实体空间。
今年,四川成为上海书展主宾省。四川代表团从近两年出版的5000余种新书中精选2468种图书进行展示展销。中国出版集团和去年首次大规模组团参展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等出版“国家队”也继续集结旗下各出版机构大规模参展。
对读者来说,为什么要来书展?一是“精”,好书集中度高;二是“鲜”,新书露面率高。对“微利”的出版行业来说,直面上海读者的热情,令他们感到“不虚此行”。
《辞海》是中国出版界特别是上海出版界“打造传世精品”的重要标志,它10年修订一次,今年将推出新一版即第七版。为此,本届书展在序馆一侧的长廊里特别设立“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辞书成就展”,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版界等在辞书编纂出版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著名评论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表示,上海书展是上海的文化盛会,各种高水平书籍数不胜数。
“就一本书的完整生命链条而言,除了出版者这个中间环节,还要加上两端的作者和读者。上海书展真正做到了把作者、出版人、读者聚合在一起,为三方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中华书局负责参展工作的资深出版人李忠良表示,2008年,上海书展首次打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概念,中国出版集团展台上原本备货一周的一本畅销书在书展开幕第一天上午就销售一空,此后中华书局对上海书展投入了更多精力。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随着新技术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大数据的助力,为读者推选更好图书。”书展通过优质阅读活动和精品图书展示,用来自专家、出版人的另一重视角进行推荐,让好书、小众书的价值逐渐被认知。
书展上的“店”
新技术快速改变、重塑着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不仅是数字图书挑战纸质图书、线上销售挑战线下销售,传统形态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实体书店的迭代升级。“身处新时代,不能不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探索如何适应读者对体验的新需求。”徐炯说。
“品牌实体书店街”来到上海书展的头两年,各家书店的展位布置相对简单。这几年,再到上海书展转转,实体书店展位已经成为书展最具特色的空间,个个争奇斗艳,做足概念。可以说,实体书店在上海书展亮相的这7年,正经历了书店寒潮到回暖,乃至如今成为商场标配的大潮,越来越多“最美”书店不断突破读者想象。
书展首日,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版书房”上海长宁店与上海市民见面,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中版之夜文化活动,打造以书为中心的集阅读、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新型实体书店。
作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最具标志性的新型阅读文化空间,位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同步正式开业。作为书展分会场之一,朵云书院旗舰店精心策划了数十场开业季系列活动,包括举办2019上海国际文学周“家园”主题展,承办多场上海国际文学周中外作家文学讲座、新书首发、阅读分享会,并创设了“上海之巅读书会”等文化单元。
无论是中版书房还是朵云书院,都是近年来上海新型实体书店快速发展的缩影,本埠和外埠经营者竞相逐鹿。实体书店版图扩展也让上海书展的影响力愈加扩大,书香不仅飘散在上海各区,也通过书店触角首次走出上海,影响长三角和更广阔的地域。同时,依托实体书店等新型阅读空间展开的阅读活动新意迭出,形成常态化的阅读生态。如果说,前些年上海书展起到阅读引领示范的“闹钟”作用,如今书展已能与常态化阅读活动形成互动和互相成就的关系。
下一篇: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