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央行宣布降准0.5% 一文看懂对自己钱袋子有何影响?

2019-09-06 22:4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董希淼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6日电(魏薇)又到了周末,央行带来重磅消息。如市场所料,国务院常务会议过后两天,降准靴子落地。9月6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

  事实上,在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释放了“降准信号”。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央行宣布降准0.5% 一文看懂对自己钱袋子有何影响?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央行官网

  就在市场纷纷猜测降准何时到来时,央行今日(9月6日)发布降准公告。先来划重点——

  一、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三、不包括三类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四、定向下调: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过两轮降准,此次是年内第三轮降准。第一轮是在1月的全面降准,分别于1月15日和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第二轮是定向降准,分别在5、6、7月三次实施到位,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

  为何在此时降准?

  央行在文章中指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分别为13.5%、11.5%、8%。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从整体而言是偏高的,降准确有一定的空间。

  董希淼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相比MLF等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释放的资金成本最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义举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降准”势在必行。7月份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环比下降36.14%,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前值下降0.22个百分点,信贷成为拖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因。与此相对应的是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仅增长4.8%,信贷市场上需求同步下行。虽然央行在8月20日公布了新的LPR报价,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未显著下降。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发力时点已到,货币政策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及时之举。

  “此次降准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前天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提到要及时降准,所以这次央行的降准还是非常及时迅速的。”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明明分析说,这次降准的规模为9000亿元,比较大,也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作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它需要有不同政策的结合,数量价格政策都需要结合。此外,8月央行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LPR改革是一个疏通传导机制,但机制疏通了并不意味着利率就一定会降下来,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银行的存款增速和降低负债成本,所以降准政策是有效的,它最终的效果是有效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从市场流动性看,此次降准可以在9月中旬对冲税收上缴对市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