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的“未来之城”
早上起床,穿衣镜提示天气并推荐当日着装,模拟穿衣效果;打开冰箱,自动监测内部容量和食材储备,智能生成购买参考清单,一键点击即可在线订购,它会提醒食品保质期并对即将过期的食品进行特殊提示。
这是上海显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静远对未来临港日常生活的设想。“这些场景都是通过5G技术将万物互联,‘未来之城’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们的日常。”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临港肩负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临港“未来之城”。
“2006年我来到临港,车开到临港地区导航仪就显示在海里开。晚上我想从宾馆开车到我任职的学校,因为没有路灯也没有标志性建筑,竟一直在绕,找不到学校。”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俞晓光告诉中新社记者。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秦立卿在描述临港变化时说:“2008年我到临港工作,当时马路上还有小螃蟹在爬。”
目前临港已引进了包括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地平线科技在内的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以及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彩虹鱼等一批高科技项目。
2018年浦东新区宣布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张江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临港作为主体承载区,共同肩负着浦东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使命。
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计划办副主任吴群峰曾表示,张江和临港担负着同样的科创使命,这意味着南北两个区域具有相同的创新基因,而这种基因让双方更容易融合发展。
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说:“双区联动最重要的是解决张江在创新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张江的创新型成果需要产业化,临港有相对充足的物理空间,能解决产业孵化转化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南北的科创走廊,除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带动整个区域转型升级。”
目前,“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已形成7个产业项目的联动意向,覆盖汽车、航天、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等领域。
陆静远说:“目前我们在临港聚焦三方面内容: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应用以及5G应用。我们已为临港人才公寓提供智能租房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厂区安防平台,为园区提供智慧物业管家等服务。”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黄鹏宇表示,“我们希望降低临港燃油使用量,把燃油车变成电动卡车,然后再把电动卡车就变成无人电动卡车,把整个智能化带到临港。而临港本身的产业发展就是电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这非常契合我们的需求。”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涂辉招认为,发展无人驾驶对临港本身也有重要意义。无人驾驶可以帮助临港吸引人才,把更多的人聚集在临港。同时,为临港带来产业集聚效应,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很长,这为临港产业集聚提供了支撑。无人驾驶也为临港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无人驾驶这个“点”带动其它高新产业发展。(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