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柠檬亟待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柠檬鲜果价格波动大,果农抵御风险能力低
海南柠檬亟待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7月,海南柠檬已进入集中上市期。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新农场公司的新中吉爷柠檬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整齐排列着一筐筐青柠檬,合作社理事长孙明清却是一脸愁容。“今年上半年,仅收到20多万斤柠檬鲜果,往年同期能有上百万斤。”孙明清说。
这里曾是海南最早种植柠檬的地区。1972年,当地率先引进试种“北京柠檬”,进行大面积种植。2014年,新中柠檬迎来春天,全年平均地头收购价可卖到8元至10元/斤。
柠檬鲜果的市场行情好时,催生了许多的柠檬种植户,种植面积迅速由点及面。如今,相关数据显示,海南各个市县都有柠檬种植,全省共有种植面积约8万至10万亩。
“与重庆、云南等柠檬主产地不同,海南柠檬的上市时间更长。”孙明清说,尽管品种相同,但重庆、云南等地的柠檬采摘期是9月至次年5月,海南柠檬的优势在于全年可摘果,高峰期是6月至8月,果实贮存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便于鲜果运输及销售,因此价格长期稳定向好。
然而,近年来,由于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加之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柠檬鲜果的收购价逐年下滑,大果地头收购价从2014年的8元至10元/斤骤减至今年的1.7元至2元/斤。
去年,受天气影响,6月~8月雨水过多且正值海南柠檬高峰期,大量的柠檬被雨水泡坏。见此情形,收购商不敢随意收购鲜果,柠檬最终烂在地里,种植户至今心有余悸,为避免再经历去年烂果的遭遇,许多种植户今年还未等到鲜果长大,就早早卖给电商平台。
海南万宁市柠檬协会会长谢秀聪表示,部分电商平台对柠檬鲜果质量把控不严,采购许多成熟度不够的小果,这些柠檬口感较差且品质不高,大量的小果流入市场,拉低了柠檬鲜果的平均价。
“如果有柠檬加工厂为鲜果兜底,次果就能被消化,种植户还能松一口气。”孙明清说,理想状态是只有大果流入市场,小果和次果通过柠檬深加工,制造成柠檬饮料、柠檬浓缩汁、柠檬片,实现资源利用及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如今,文昌、琼海、昌江等地已有不少食品综合加工厂,主要制作芒果、菠萝、火龙果等季节性水果的果浆及果干产品,柠檬用于榨汁居多。”海南农垦红明荔枝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赖标介绍,由于海南柠檬全年可摘果产量较大,小型的食品综合加工厂的产能无法消化大量的柠檬次果。
据介绍,目前,90%的海南柠檬依然在走鲜果销售的渠道。在重庆潼南,一颗小小的柠檬,通过精深加工成饮料、即食片、柠檬糕等产品后,价格能提升8至10倍,若加工成精油、面膜、生物药液甚至可以提升至几十倍。潼南柠檬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营销、研发等全产业链格局,柠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帮助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柠檬深加工并不仅是建加工厂这么简单,还要考虑怎么让加工厂生产的柠檬产品卖个好价钱。”孙明清说,有了加工厂以后,还需要与具有营销实力的企业达成合作,借力合作方的终端销售团队去打开市场。柠檬产品附加值高,只有不断完善柠檬全产业链,进而带动柠檬收购价提高,海南柠檬产业才会迎来大发展,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