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5G来了,“老人机”用户还好吗?

2019-07-10 11:3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联通3G手机用户栾先生近日因无法正常接听拨打电话,前往营业厅咨询,却被告知“中国联通已关闭2G、3G信号

  面对用户数量减少、维护成本高企的现状,在5G即将商用的当下,大量2G、3G手机何去何从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5G来了,“老人机”用户还好吗?

  “怎么都找不到信号。”近日,一位中国联通3G手机用户经历的”小意外”引发外界关注。由此,“三大运营商即将关闭2G、3G信号服务”的说法不胫而走。

  后经调查,该联通用户3G手机无法通话的状况,是用户所用手机制式不支持联通3G制式所导致。尽管如此,在5G即将实现商用的当下,大量的2G、3G手机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在上个月,工信部向几大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随后,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上海举行,5G成为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从运营商角度看,随着4G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5G代的到来,2G和3G信号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产出效益则越来越低。

 

  种种迹象表明,2G、3G信号退出历史已是必然趋势。不过,在我国,目前2G、3G用户数量依然不可忽视;加之运营商也面临关闭2G信号后能否良好衔接语音业务服务等问题,可以预见,“退出”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升级”早有说法,“清退”是必然趋势

  “没欠费,手机没毛病,电话卡也没问题,可就是没信号。”中国联通3G手机用户栾先生近日因无法正常接听拨打电话,前往营业厅咨询,却被告知“中国联通已关闭2G、3G信号服务”。

  此事一经报道即引发议论。由于目前市场上出售和正在被使用的“老人机”,基本都使用3G甚至2G网络,如果服务关闭意味着“老人机”适用群体将受到很大影响。

  经调查后,中国联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该客户遇到的状况,是由于用户所用手机制式不支持联通3G制式导致的,而非所谓的“关停”2G或3G网络。

  栾先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新闻引发的余波还没有消失。

  2G、3G网络还能不能继续使用、还能用多长时间,成了不少人关切的话题。“好不容易教会了家里老人使用3G手机,如果要关停,我又得费力气教他用4G 手机了。”来自山东的王先生的一席话,在记者的采访中颇具代表性。

  其实,2G、3G网络要“升级”或“关停”的说法不是头一回出现。2018年4月,中国联通就通过官方微博表态,将有序推进2G网络的减频工作。为鼓励用户升级换代,该公司还长期向2G用户提供免费更换手机卡、赠送体验流量和优惠购机等服务。

  同年9月,中国电信CTTA终端产业联盟发布通知称,自2018年10月1日起,停止2G和3G手机终端的入库。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视为中国电信升级2G、3G网络的第一步。

  采访中,记者分别致电三大运营商客服,得到的答复基本可以概括为:现有2G、3G卡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已不再发售针对老人机新的2G、3G卡。

  由此看来,2G、3G退出商用通信已是必然之势。

  腾频率减成本,集中火力发展5G

  关闭2G网络,在国际上早有先例。

  2007年,澳大利亚成为首个彻底关闭CDMA网络即2G网络的国家,随后墨西哥、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孟加拉国、泰国等国的运营商,先后关闭了CDMA网络服务。2015年,美国运营商T-Mobile也关闭了CDMA网络。

  “腾出频率资源用于更先进的网络建设,是清退2G网络的首要原因。”在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如何使5G获得优秀的频谱支撑,是与会运营商特别关切的问题。

  这也是3G时代留给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经验教训。由于没有意识到提前网络覆盖的重要性,中国联通的3G网络WCDMA直到2014年还未能完善覆盖,而当时商用4G已近在眼前。中国移动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很多手机型号不支持移动的3G信号,中国移动只能出资扶植产业链。

  因此,在5G全面商用前,腾挪频率、改建基站,是运营商的首要任务。

  2017年,工信部发文允许运营商在 GSM 频段上部署 NB-IoT 系统。中国移动随后在原有 2G 频段上建设基于 4G 的NB-IoT 网络。由此可以推断,为了节省资源加快效率,运营商迟早会关闭2G或3G频段来加强5G网络建设。

  另一方面,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后,2G和3G网络的运营已成为几大运营商沉重的负担。“用户人数越来越少,维护成本却越来越高。”多位通信行业人士表示,关闭相关服务,能有效缩减运营商的开支。

  短期难以“一刀切”

  既然“被清退”已经是必然,那么,栾先生是否会因“无网络服务”而不能正常使用“老人机”呢?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用太过担心,无论是关闭服务还是升级服务,都是循序渐进的,短期内绝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受到影响。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