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消费大数据:规模千亿级 带动500多万就业
爬过风口,千亿级小龙虾经济常态化
小龙虾以其自身特点满足了食客饮食、社交、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市场广阔;产业经营模式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业态逐渐丰富;再加之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资本的涌入,产业为餐饮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进入6月盛夏,随着“夜间经济”在城市的兴起,作为主角的小龙虾也闪亮登场。
根据日前美团发布的《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2018年国人在美团平台吃掉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将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绕赤道将近3圈。
小龙虾交易金额近年来增长迅猛。《报告》显示,2018年平台的小龙虾交易额是2017年的4.3倍,2019年前5个月的小龙虾交易额已经达到2018年全年交易额的77%,然而吃小龙虾的旺季在6月份才刚刚到来。
“小龙虾经济”俨然已经成为千亿级规模的大产业,整个产业链带动500多万就业岗位,中国也顺势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消费国。
“小龙虾为什么会这样火?”6月20日,在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自问自答称:火在吃上。“小龙虾是吃出来的产业。”
他说,渔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吃。渔业要发展,吃是硬道理,不吃没道理。
“小龙虾经济”火爆的背后
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在20世纪30年代经由日本传入中国之后,由于繁衍生存能力极强,原本只是被视为入侵物种,一度泛滥成灾,鲜有人类食用,仅用作宠物的饵料。
不过,经过本世纪将近20年的市场培育,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市场的渲染下,小龙虾逐渐进入吃货们的视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吃麻小、喝啤酒”也被视为看比赛的标配。
2013 年以后,随着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出现,小龙虾开始逐渐“火”遍全国。百度指数显示,小龙虾从2013年开始受到公众关注,并在2016年获得了井喷式的媒体关注。2017年至今,小龙虾季节性的热度依然不减。2018 年,中国小龙虾协会成立,并宣布将推动电商平台联合小龙虾供应链头部的龙头企业,共建小龙虾产业生态。
作为夜宵界的网红,小龙虾能为吃货们所热捧,背后自然有多方面原因的加持。比如,小龙虾口味丰富,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餐饮从业者还不断加以创新,满足不同受众的饮食习惯和偏好。
有电商商家还专门成立口味实验室,研发榴莲味、芥末味的小龙虾,特供吃货。为满足年轻用户,还有店家在线上推出怪味小龙虾,不仅有吮指、辣卤、藤椒、冰镇、蛋黄等口味,就连菠萝、草莓、火龙果这些可能想不到的非常规口味,也是应有尽有。
尤为显著的是小龙虾的社交属性。色香味俱全的小龙虾,不论是外卖,还是堂食,配上有趣的标语,非常适合发朋友圈,满足“晒”的需要。而且,直接用手处理的食用方式,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就餐过程中手机的使用,为人们营造了多人轻松社交的氛围。而这种通过小龙虾建立起的社交关系,比起单纯的食物更具有价值。
此外,在夏季,与大型娱乐活动,比如球赛的配合,又诱发了年轻人的夜宵需求。当然,这也无形间刺激了“夜间经济”。小龙虾的热销,也为商家带来其他品类的热销。美团《报告》显示,面、可乐、毛豆、王老吉和啤酒是人们在吃小龙虾同时最爱点的搭配品。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首先,小龙虾以其自身特点满足了食客饮食、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市场广阔;其次,小龙虾产业经营模式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业态逐渐丰富;再加之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资本的涌入,小龙虾产业为餐饮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由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下称《小龙虾报告》)测算,2017年,全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2685亿元,比2016年(1466.10亿元)增长83.15%。其中,养殖业产值约485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200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2000亿元。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