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苹果欲收购特斯拉?传闻由来已久堪称双赢买卖

2019-06-06 02:1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2017年库克曾表示,苹果将转变策略,不再专注造车,改为研发自动驾驶软件,但是却从未放弃进军汽车领域的想法。

苹果欲收购特斯拉?传闻由来已久堪称双赢买卖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欲牵手苹果?特斯拉再掀收购风云

  苹果一直未放弃涉足汽车业,曾传收购特斯拉;特斯拉陷资本困境,股价跌至不足200美元

  身为全球新造车企业的“网红”,特斯拉再掀收购风云。据Roth Capital Partners高级研究分析师克雷格·欧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苹果试图收购特斯拉。

  如若达成,这将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对于特斯拉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陷入收购的传闻。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有着令人羡慕的盈利能力,有收购特斯拉的能力;而对于特斯拉来讲,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认可度,都成为其获得行业青睐的重要原因。

  苹果收购传闻由来已久

  早在2013年,苹果就曾想要以每股240美元的价格收购特斯拉。当时,苹果CEO库克也曾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进行过一次相关会谈。不过,当时苹果收购意愿并未达成。

  据了解,苹果早已不再满足于手机和电子领域,早就有进军汽车领域的计划。2015年,苹果内部就流出名为“泰坦计划”的造车计划。当时,苹果大举招募各界英才,招募的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通过“泰坦计划”早期传闻来看,苹果一开始或许真的在尝试造车,网络上也曝光了各种设计图和渲染图。

  五年过去,如果按照当年规划来看,苹果在今年就应推出一款划时代意义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然而,“泰坦计划”却屡次传出裁员的消息,烧钱无数的苹果“泰坦计划”至今并无任何实际成果。2017年库克曾表示,苹果将转变策略,不再专注造车,改为研发自动驾驶软件,但是却从未放弃进军汽车领域的想法。

  因此,苹果公司对于汽车领域的坚持也成为此次收购传闻或将成真的重要倚仗。上述分析师欧文在向媒体爆料时也表示,“苹果在加州建了多个大型室内测试场,那个可不是做消费级产品的样子。”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意味着苹果肯定在秘密攻关电池和驾驶系统技术,泰坦计划正在顺利地进行当中。”

  而在关键技术方面,特斯拉似乎能为苹果提供不小的支持。今年2月初,苹果就聘用了特斯拉的电力驱动系统主管Michael Schwekutsch。此前,也有多名特斯拉的工程师和高管先后跳槽至苹果任职。有媒体分析人士指出,两边的技术团队很大几率能够成功接洽,而且苹果正急需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方面的技术优势。

  与此同时,在汽车领域的巨大成本支出也让苹果公司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尽管苹果并未对其在汽车业务上的投资做出过多评述,但是其业绩利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财报显示,2015年苹果净利润触顶达到533.9亿美元,2016年为456.9亿美元,2017年小幅回升至483.5亿美元。有分析人士对此指出,2016年的利润波动或是受新设的汽车业务影响。

  特斯拉股价下跌陷资本危机

  另一方面,对于特斯拉来说,其股价已从每股350美元跌至不足200美元。据悉,摩根士丹利近期曾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认为,在极端情况下,特斯拉股价可能跌至10美元。也就是说到那时,特斯拉的市值将跌至10亿美元。

  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依旧是个烧钱的项目,尽管产品受到追捧,市值受到一众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追捧,但盈利能力一直让人堪忧。

  据4月24日特斯拉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GAAP(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营收45.4亿美元,净亏损7.02亿美元;损失包括1.88亿美元的非经常性费用,其中1.2亿美元是由于ModelS和ModelX大幅降价从而计提车主返还和库存减值引起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6.3万辆,环比下降31%。与此同时,Model3第一季度交付量亦低于2018年第四季度,环比下降20%。因此,即使有不错的全球销量和品牌力作支撑,特斯拉和马斯克依然要担心公司的生存问题。

  按照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6.3万辆交付数计算,马斯克制定的约4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或不及预期一半。而在现金流方面,据财报显示,目前特斯拉的现金储备已降至22亿美元。而距离最近的一笔大额偿付是今年11月到期的5.66亿美元债务,两年后还将到期14亿美元债券偿付。

  业内分析认为,如今特斯拉将要被收购的消息甚嚣尘上,一方面与其不断下跌的股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其发展过程中并不健康的现金流有着不小的关系。两相比较,苹果需要特斯拉为其汽车业务的推进提供助力,强大的现金流也可以供其消耗,特斯拉也需要为其汽车业务和SPACE X项目的巨大支出买单。

  车企谋求合作共赢成趋势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