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设创新争先奖 获奖者“谈理想”“说奋斗”
中新网重庆5月29日电 题:重庆市首设创新争先奖 获奖者“谈理想”“说奋斗”
中新网记者 钟旖
坚持任教40年可得到什么成果?看着倒掉的320吨辣椒流泪是怎样的经历?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覆冰严重的野外基地,是什么让人选择坚持?29日,在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首批获得表彰的企业家、教育家、科学家代表向众人“谈理想”“说奋斗”,引发听众阵阵掌声。
图为获奖者谭建兰作事迹分享。 吴玥瞳 摄
据介绍,经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批准同意,重庆市科协会同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科技局和重庆市国资委于今年开设重庆市创新争先奖评选表彰,每5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00名。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学普及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
2019年的首届创新争先奖共表彰了整车NVH性能开发团队等10个先进集体、丁贤彬等98名先进个人。
“覆冰积雪是美丽的自然现象,但输电线路、风力发电叶片、飞机机翼、高铁机车覆冰积雪则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仅重庆、贵州的风力发电,每年覆冰就会造成10亿元损失。”来自重庆大学的蒋兴良从1985年起便从事高海拔覆冰极端环境电网安全与保障研究,基本上他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要在野外基地开展科学实验。
2003年,蒋兴良带着几十吨装备在青藏高原生命禁区开展试验。在海拔4500米的昆仑山口,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狂风肆虐,帐篷里只生了一个煤球炉;在海拔5100米的风火山,缺氧达60%,他只能用喷灯和高压锅煮方便面维持生计;夜晚,他在狼嚎和狂风吼叫中畏缩于工具车上迷糊打盹,白天他在紫外高温和风雨雷电交替中做试验。经四年探索,他与团队获得了宝贵科学数据,解决了青藏铁路隧道设计和高原供电等多项世界性难题,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能以自己的科学研究造福全世界,我充满自豪。”蒋兴良获得表彰后说。
重庆市石柱县辣椒行业协会会长、重庆谭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建兰是领着乡亲共同致富的“带头人”。2003年为发展生产优质辣椒基地,她每天租摩托车下乡,在村里开院坝会,跟椒农们讲技术创新、讲品种改良、算经济大账。
2008年,辣椒迎来大丰收,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产量远远超出了企业的加工能力。无奈之下,谭建兰只能忍痛把收来的320吨辣椒倒掉,直接亏损200多万元。为付清椒农们的辣椒款,她甚至低价卖掉了房子,让辛苦一年的农民有钱过年。如今谭建兰的辣椒基地达到2万亩,年收购加工辣椒近19000吨,带动6800户农户增收致富,带动840户贫困户脱贫。她说,“因为赢得了椒农、银行和政府的信任,才赢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做行政工作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服务好师生;做学问要宁静致远,要甘于寂寞,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这是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杨新民任教40年的坚持。
2003年,杨新民放弃了在香港每月3万4千元港币的优厚待遇,回到每月仅拿一千多元人民币的“母校”重庆师范大学任教。通过十五年努力,杨新民在重庆师范大学建立起了运筹学团队,并把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高校团队建设成长为全国运筹学研究中心、西部数学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的背后是可预见的付出。杨新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甚至晚上看电视的时间,“要么自己攻克数学难题,要么与团队联合攻关或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上课,即使是在我两次重病(脑膜瘤和胃癌)手术后,都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没有间断过。”
接过表彰,杨新民说,“虽然我放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在奋进中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怀揣梦想前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