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经济的“时”与“势”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抓住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透视中国经济的“时”与“势”
新华社记者何雨欣、刘羊旸
观察中国经济,必须审视“时”与“势”。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此时,“机遇”二字,已被赋予新内涵——
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大量新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前行脚步坚定,在“时”与“势”的变与不变中,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实现了新发展。
在审时度势中把握新机遇
如果将2019年4月作为窗口观察,不难感受到活力中国:
4月8日,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继续加大的消息传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4月24日,科技部与全国工商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九方面开展合作;
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明确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正能量;
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这是一场世界感受中国正加快绿色发展的“绿色邀约”;
……
活力中国,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中国。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身正在“深度转型”,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经济每天发生着新改变,在压力与动力的交错中,涌现新机遇。
用“机遇”视角,看今年以来出台的诸多举措——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实现转型带来新机遇;
多省份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公布等,加快了绿色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亚投行成员增至97个,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等,推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为经济拓宽广度与深度带来空间上的新机遇;
……
时移势易,机遇依然在我。
打开新机遇大门的钥匙,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当中国经济站在前进的十字路口,“新理念”与“新机遇”的对应关系越来越清晰,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把握中国经济跳动脉搏,才能解答时代命题,明确未来方向。
在主动作为中抓住新机遇
任何经济学家都不会否认,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再塑。
这在一季度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
服务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47.7%,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5.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3%,比全部投资快13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2.6%,高于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版图上,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出口结构都在悄然再塑——
辽宁,一个正在抓住新机遇的省份。以优化营商环境、国企改革等为抓手,深化改革开放,一季度,经济增速时隔四年多再次回到6%以上,当季民间投资增长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
徐州,一座正在抓住新机遇的城市。曾经因为资源枯竭,一度发展乏力,如今,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越来越成为共识,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多个,大中型工业及规模以上高新企业研发机构达700多家。
数字经济,一个正在抓住新机遇的行业。一大批中国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正在把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技术应用的领先优势和大市场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
济钢,一家正在抓住机遇的企业。作为整体退出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钢厂,济钢已“无钢”,正在加快自身的绿色转型,在探索创业孵化、物流运作、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中获得了新生。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新机遇,源自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积累,做大市场的积蓄,改革开放红利的积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和“进”,为抓住新机遇谋发展夯实“底气”;减税降费、稳定扩大就业、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政策,为抓住新机遇创造条件;不少地方、企业积极主动作为,抓住新机遇,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