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支付环境拓展扶贫方式 金融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提供便捷信贷服务,拓展金融扶贫方式
金融为乡村振兴添动力(财经眼)
本报记者 屈信明
在农村金融领域,存在支付基础设施较薄弱、信贷支持农业生产力度不足等短板,难以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此,今年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加大对县域地区的信贷投放等。
近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推出和完善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提供便捷信贷服务,并积极拓展金融扶贫方式。
支付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用卡更便捷
陕西铜川市宜君县的徐龙刚是一家苹果合作社的社长,平日里负责向村民收购苹果。最近,他成为乡村振兴主题卡的首批用户。对于乡村振兴主题卡带来的好处,徐龙刚有切身体会:“以前收购苹果的时候,往往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点起钱来比较麻烦,也容易出差错,有几次还丢了钱。现在有了乡村振兴主题卡,再加上手机上的‘云闪付’APP,收购苹果时用手机就能完成支付,十分方便、安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支付市场迎来发展机遇。近日,中国银联联合中国农业银行等发布了全国首张乡村振兴主题卡。
乡村振兴主题卡还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附加服务,如农资购买优惠、法律咨询、家庭医生等增值服务,可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相关需求,并免收持卡人年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项目费用,更充分地满足农户信贷、消费、存取现、转账、手机支付等金融服务需求。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支付业务加快推广及创新,还有许多生动例证。比如,移动支付深入农村,让超市成了综合助农服务的窗口。
山西晋中市寿阳县的晋汇达付强商店是一家受到当地村民喜爱的农村超市。它集合了线上线下支付、“云闪付”、取款、转账、缴费等服务,全面支持手机闪付与二维码支付。“这个‘云闪付’非常实用,买东西方便,扫二维码就能付款,交话费时还可以领红包得优惠!”刚从商店走出的农户刘桂兰喜笑颜开地聊起“云闪付”APP的使用体验。
支付业务的发展还为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在湖北潜江市,424个村卫生室投放了受理移动支付的简易终端,患者付费更加方便,农民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在浙江嘉兴嘉善县、安徽太和县等地,公交移动支付服务陆续开通,县乡百姓通过手机支付即可乘车,无需随身携带零钱,也不再有到充值点排长队的困扰。
据统计,银联在全国68个县域开展农村支付综合试点,拓展农村“云闪付”用户205万、农村小微商户69万。此外,截至2018年底,接入银联跨行交易网络的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共1000余家;银行卡受理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区,县域及以下POS终端达613万台,服务农村居民超过6亿人;2018年实现POS交易笔数27.64亿笔,交易金额14.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4%。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支付是农村地区高频次的金融行为。发展农村支付服务,能够促进商品流通,便利村民生活,并提升农资交易中大额资金流转效率和安全性。此外,金融机构还能通过开展支付相关业务,进一步掌握农村客户的消费特征以及相关诉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能力。
信用体系建设加速,助力农村信贷业务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还能够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村民申请贷款带来方便。
使用乡村振兴主题卡进行支付,给徐龙刚带来了意外收获。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持卡交易记录,系统能够判断持卡人信用状况,进而自动生成信用贷款额度,而且在网上就能直接申请贷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徐龙刚在网上向农行申请了10万元小额涉农贷款。“10万元贷款真的很快就到了账!这下不仅省去了路途奔波的麻烦,贷款发放的时间也明显缩短了。”他十分高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认为,基于大数据应用和银行卡交易“留痕”特征,农村居民每一笔持卡交易都可成为信用累积的“砖石”,有利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结合地方政府留存的征信数据,促进完善涉农主体信用档案,推动商业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精准有效开展涉农主体授信,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快速聚集、优先投入,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村居民融资。
助农金融服务点也是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亮点。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