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专家解读:涉5G安全的“布拉格提案”剑指何方

2019-05-16 15:4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日前,布拉格5G安全大会在捷克首都召开。而“布拉格提案”的背后,不是简单的技术安全问题,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

  涉5G安全的“布拉格提案”剑指何方

  日前,布拉格5G安全大会在捷克首都召开。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2国以及4个全球移动网络组织的安全官员最终发布了所谓的“布拉格提案”,将5G安全的焦点集中于供应商和供应商所在国。

  然而,作为未来全球5G网络重要建设者之一的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并未被邀请参加这一大会。

  对于5G安全,这次大会的与会各方究竟是何态度?“布拉格提案”究竟剑指何方?本版编辑特请专家来作一番解读。

 

  1 不是简单的技术安全美欧‘舞剑’意在中国

  问:这份将火力对准供应商和供应商所在国的“布拉格提案”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它又剑指何方?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何在?

  答:32国达成的“布拉格提案”明确提醒各国政府,“应该考虑到第三方国家对供应商施加影响的总体风险”,不要依赖那些容易受国家影响,或尚未签署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协议国家的第五代通信系统供应商。尽管提案没有列出哪些5G供应商,也没有列出具体威胁出自哪些公司、哪些国家,但明显是剑指华为,意在中国。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11月7日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列出的战略新兴产业覆盖了九大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名列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5G)、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中多数领域美国优势明显,但目前中国在5G领域已领先于美国,即使5G还没有正式运营,在中国和美国感受一下网速就立见高下。中国在5G领域领先,使“山姆大叔”实在坐不住了。日前,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为什么英、法、德、日等都没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原因在于,互联网产业的逻辑不同于传统产业,边际收益是逐步递增的,网络中的用户越多,那么每个新用户从网络获取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的人口优势,中国在全球的人口优势,加之两国都有完整的基础产业做支撑,中美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也就顺理成章。

  而“布拉格提案”的背后,不是简单的技术安全问题,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蕴含其中。目前,美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于是企图通过打压中国的5G技术,起到“一剑封喉”的效果。

  提高技术准入门槛,切入国家安全议题,是美国排挤中国高新技术公司的一贯手段。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主导世界性的行业治理政策,进而战胜战略竞争对手,使美国一度得手,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联合盟友推动5G安全规则的制定,再将其升级为全球规则,这是“布拉格提案”背后美国的如意算盘,企图以此再展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新攻略。

  5G之争将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需要看到的是,在这种竞争中,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回溯中国历史,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5G领域的开拓精神及取得的优势,正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

  2 与会各方各怀小心思剑锋不刃且剑法尚紊

  问:为何这样一个5G安全大会将中国和中国企业排除在外?与会并提出这份提案的32国和相关组织对于5G安全和中国5G技术的发展究竟持怎样的态度?

  答:进入21世纪,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依然是大国战略较量的重心。通过利益输送、安全承诺等各种手段,结交盟友、制定规则,掌握新科技创新和运用的主动权,从而限制竞争对手,使自身成为全球治理的主导力量,已经成为大国攫取战略利益的新常态。

  目前,世上还没有出现当年像互联网那样引领人类社会前行二三十年的技术。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引领技术的缺失,必然使世界处于技术茫然状态,进一步加剧技术竞争的强度。5G本身的基础性和颠覆性突破,使其成为世界技术竞争的一个热点,未来技术话语权谁主沉浮,5G不可或缺。从2G、3G到4G时代,美国一直掌握着网络技术的主导权。而华为等中国公司在5G领域的领先优势,对美国的主导力量构成压力,美国担心自己的优势地位被中国取而代之,打压华为,排除中国,就成为必然。

  单从“布拉格提案”的文字来看,美国及其盟友是在关注5G面临的安全问题,实质上其初衷是主导5G网络安全国际规则的制定,美国携手盟友谋划共同一致的安全标准,提高准入门槛,试图将华为等中国公司的5G设备最大程度地排除于其体系之外。在一定意义上讲,“布拉格提案”是美国图谋主导5G安全规则的制定,瓦解竞争对手,打拼未来科技盟主地位的试水行动。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