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智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破题之举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肖欣)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的发言提出,从增量上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质企业上市,从存量上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15日发表评论文章回应称,该提法及时为A股市场注入信心,吹响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集结号”。
此篇题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破题之举》的评论文章开篇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役也已打响,资本市场在其中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角色,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则是关键的关键。
文章继而回应“为什么中国股市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的提问称,根本上讲,就是股市资产的质量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好比最有实力的球员没有选进国家队,那国家队肯定表现不如意。”
文章分析认为,总体而言股市并未完全反映中国经济在结构上和动能上的新变化、新趋势,这也是中国股市“晴雨表”功能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举例分析称,A股市场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榜单中超过一半是以“四大行”和“两桶油”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这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表现是不完全吻合的。事实上,过去十多年一大批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创新动力足的高质量中国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远赴海外上市,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代表阿里、腾讯、京东,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品牌的佼佼者吉利、长城,房地产企业巨头恒大、碧桂园等,这些企业弃A股而赴海外上市,让国内的投资者失去了分享中国最优秀企业发展红利的机会,客观上也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A股市场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低质量、低效率企业,这些企业已经不具备成长价值和行业引领作用,却长期盘踞A股市场,不仅占用了资金和上市指标等资源,更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估值和定价体系,影响了中国股市的活力和韧性。
文章指出,以上分析表明,中国股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和必要,甚至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大幕已经开启,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增量改革,但增量改革的规模初期毕竟有限;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存量改革涉及到3600家上市公司,显得更为关键。
文章进而提出,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相适应的A股市场应该是有进有出、新陈代谢的,处于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应该始终是引领行业发展、质量效益可观的优质企业。
文章建议,A股市场加快“腾笼换鸟”的节奏,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创造条件,将正在迅速成长的“苗子”企业如独角兽企业“截流”在A股市场;同时,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以最大诚意吸引海外上市的优质企业回归A股。另一方面,严格淘汰低效、无效上市公司,完善并坚决执行退市制度。在低质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鼓励盘活壳资源、增加壳供给,支持高质量企业以买壳、并购等多种方式从低质量企业手中获得上市资源。
文章称,经过这样一轮“腾笼换鸟”般的改革,倒逼存量上市公司常怀忧患意识,有压力提高公司治理和盈利水平,加上新进入A股市场的高质量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文章认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将带来“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打造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二是有助于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面临的各类风险,三是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让中国的股市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报喜鸟”。
该评论文章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副院长厉克奥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眉京华共同撰写。(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