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潍柴心无旁骛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2019-05-05 15:1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记者 李欣)“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潍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

  中新网济南5月5日电 (记者 李欣)“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潍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潍柴董事长谭旭光表示,20年来,潍柴从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成为涵盖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以及金融服务等六大业务的国际化装备制造集团,2018年,潍柴收入突破236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绩的背后,是潍柴专心专注发展主业。

潍柴集团产品。潍柴集团供图

潍柴集团产品。潍柴集团供图

  “发动机制造是中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谭旭光很早就给潍柴定了一个目标:专注主业,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更赚钱。

  “我们搞多元化,无论是动力总成,还是整车整机业务,都是为了做强主业,为了发挥好集团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优势。”谭旭光说,面对强大竞争者,潍柴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的手中,牢牢掌握动力总成核心技术;面对巨大诱惑,潍柴专注主业不动摇,在最困难时,始终保持着专攻主业的定力,让主业成为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潍柴集团车间。潍柴集团供图

潍柴集团车间。潍柴集团供图

  1998年,37岁的谭旭光接手了危机重重的潍柴。甫一上任,他就提出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开展制度改革,并创造性提出“三三制”产权改革。他将占企业资产三分之一的高速机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运作在香港上市;占三分之一的中速机业务留在原有集团,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余三分之一非主营业务全部推向社会。

  自这场改革后的20年,潍柴围绕主业毫不动摇,历经市场化改革、产业链整合、国际化提速三个阶段转型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谭旭光表示,作为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提供主导动力设备的基础产业,内燃机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不得不大量使用一些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内燃机产品。长期以来,潍柴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引领行业向高端迈进。

潍柴集团生产车间。潍柴集团供图

潍柴集团生产车间。潍柴集团供图

  2005年3月,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欧Ⅲ排放的高速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在潍柴诞生,终结了外国“心”驱动中国车的历史。2015年1月,潍柴推出WP13发动机,把中国重卡带入“500+大马力时代”。2016年4月,潍柴自主研发、制造的H平台首款产品WP9H/WP10H上市发布,寿命高达180万公里/3万小时,树立起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更高标准。

  在谭旭光看来,制造业企业不能有侥幸心理,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升级,更不要偷鸡摸狗、造假。“品质,是国家发展高端制造业必须抓住的一个核心。”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是产品。

  潍柴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一线创新”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近10年来,潍柴仅发动机板块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授权专利从2008年前的370项增加至3000项,研发人员从2008年的250人增长到数千人,并拥有行业唯一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申请,失败了不追责,成功了额外奖励。”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工程师李丕茂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公司拿出专项资金设立专家创新孵化项目。他牵头申报的开发项目,获得了每年90万元的资金支持。

  目前,“一线创新”成为了潍柴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潍柴已搭建技师、劳模创新工作室39个,近3年累计完成重大创新项目368个,申请专利156项,创造效益3.2亿元。

  随着行业纵向整合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量,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谭旭光敏锐地察觉到,潍柴必须以动力为主轴进行相关多元化的拓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潍柴在产业界伸出了并购橄榄枝,让产业链、资本链、科技链环环相扣,激发新的生产力。潍柴通过横向链合,获得了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通过纵向链合,将技术优势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