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资管行业洗牌加速 个人理财产品比重提升

2019-04-29 14:3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同时,李明珠表示,在资管新规下发之后,市场上发行净值产品的银行家数逐步增加,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不断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落地满周年——

  资管行业洗牌加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周 琳 彭 江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一年来,理财产品受到了哪些影响?新形势下各资管行业又有哪些变化?

 

  银行业:

  个人理财产品比重提升

  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过去一年来,银行理财转型成效显著。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个人理财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机构与同业理财大幅削弱。”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末至2019年一季度末,个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67.99%上升至79.71%,存续规模由21.32万亿元上升至23.75万亿元;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27.79%下降至18.44%,存续规模由5.58万亿元下降至4.37万亿元;同业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4.22%下降至1.85%,存续规模由2.17万亿元下降至0.98万亿元。

  同时,李明珠表示,在资管新规下发之后,市场上发行净值产品的银行家数逐步增加,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不断深入。据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141家银行发行了净值型产品,较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88家。

  从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也可以看到,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其中浦发银行的净值型理财占比提升至48.68%,净值型理财规模突破4000亿元。2018年农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规模超5000亿元,占比为31.80%。而招商银行早在2017年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就已达到75.81%,属于较早进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银行,在2018年仅披露了符合资管新规净值管理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余额的14.04%。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类似于公募基金,投资者承担风险,获得收益。但目前由于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尚需时间,更加考验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目前,除了不同产品类型的创新,银行对净值型产品收益计算和申购赎回也有所创新。”杨慧敏表示,一些净值型产品会收取浮动管理费,即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一部分归客户所有,另一部分作为投资管理人(银行)的浮动管理费收取。而在申购赎回方面,产品在封闭期内可接受预约购买等,创新方式不断增加。

  李明珠表示,“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仍将维持此前的发展趋势,继续向着零售理财和净值化的方向转变”。

  基金业:

  分级和保本基金加速退出

  资管新规实施满周年,公募基金转型加快。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23日间,已有鹏华丰信分级、华富恒财分级、鑫元合享分级等4家基金公司的4只分级基金成功转型,转型后的基金类型大多为混合型基金。在目前存量的130余只分级基金中,有超过80只产品的份额少于3亿份。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要求,总规模在3亿份以下的分级基金需在2019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而近期富国基金率先取消分级产品的运作,将对存量的分级基金产品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多数分级基金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未来可能有更多分级基金加入转型或清算的队伍。

  与分级基金有同样命运的是保本基金。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只保本基金选择转型或清盘,目前存续的34只保本基金将集中在近半年内密集到期。具体来看,在分级基金方面,今年以来分级基金多数转型为指数基金,目前已经有七成以上的分级基金选择转型为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和分级基金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具有杠杆份额。在保本基金方面,2017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避险策略基金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将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打破刚性兑付。目前来看,不同于分级基金,保本基金转型的方向比较多元,例如招商安元保本混合型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国泰金鹿保本五期转型成为了偏股混合型基金,国投瑞银瑞源转型为国投瑞银瑞源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南方恒元基金转型为南方中证100指数基金。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