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莫让科研人员困在创业“最后一公里”

2019-04-24 11:1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并不是让所有科研人员都投身创业大潮,实际上,也不是每

  莫让科研人员困在创业最后一公里

  □ 牛 瑾

  对科研人员来说,深耕科研还是投身创业,这不再是个问题。

  近日,河北省发布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在冀创办企业的,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代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档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期满重返原单位的,工龄连续计算。考虑到此前国家层面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必将给相关科研人员以巨大的方向推动。

 

  科研人员是我国创新创业创造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他们掌握着最具“含金量”的核心技术,有着产业技术层面的先天优势;当下细分市场对好技术的需求又是真实存在的,哪怕只能对上不到1%人的“胃口”,也一定有机会扩张市场。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将研发成果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支撑引领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无论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管理权改革不断深化,还是为科研人员“减负”政策日益细化,都是重视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效应的结果。而且,从大环境来看,国家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的政策还在加码,推动体制内人员“走出去”的氛围越发浓厚。

  照理说,这应该能促成科研人员的创业高潮。但现实情况是,一部分人迈出了这一步,把科研成果带向了实验室之外的广阔天地,更多的人则仍旧顾虑重重、踟蹰不前。有的担心离岗创业后待遇降低了、岗位没有了,有的担心影响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总之,就是害怕创业和本职工作两头落空。为什么政策措施明确了方向,他们却不敢跟进向前?因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不好走。

  要想让科研人员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竞相迸发,就必须使相关政策走深走实,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比如,坚持给科研人员“松绑”,在体制机制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建立高校科研潜力释放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以市场需求引领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再次放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从供给、需求和服务端同时发力,为合理评估科研成果价值、合理分配知识产权收益提供专业支持;落实科研人员考评体系改革,推动指标多元化考量,推动“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把科研人员在承担的转移转化项目中所作的贡献纳入考评重点。

  当然,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并不是让所有科研人员都投身创业大潮,实际上,也不是每个科研人员都适合创业。一来,技术“过硬”,放在市场上也要“能打”才行。毕竟,市场接受的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而是有需求、性价比高的产品。带着什么样的成果上路,科研人员要有一双慧眼。二来,经营一家企业,不同于领衔一个课题组,难免涉及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大量事务,科研人员要有十足准备。有创业意愿的科研人员,要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将意愿转化为行动,带着希望拥抱市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