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数字看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惠及世界
(经济观察)四个数字看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惠及世界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李晓喻)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即将举行。中国商务部8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欧经贸合作近年来成果丰硕,已成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资料图:卢森堡直达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中欧班列。中新社发 国际铁路港 摄
——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百万美元
据商务部数据,欧盟已连续1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2018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目前,中欧之间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过百万美元,每两天的贸易额相当于双方建交时一年的贸易额。
除总量扩大外,中欧贸易结构也日趋优化。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延伸,同时也成为欧盟通用机械、办公设备及电脑、通讯设备、电子设备、船舶、奢侈品的主要买家。
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贸易遇阻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殊为不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称,中欧眼下应当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共同营造合作、包容的交流氛围。
——欧盟累计对华投资金额逾1300亿美元
近年来,中欧双向投资持续增长。据中方统计,在2018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低迷情况下,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81.1亿美元,同比增长7.1%;欧盟对华投资104亿美元,同比大增25.7%。截至2019年2月底,欧盟累计对华投资项目超过4.7万个,实际投资1322亿美元。
不过,和中欧之间数千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相比,中欧双向投资额明显偏小,潜力仍有待发挥。
作为扩大双向投资的有力举措,目前中欧正在积极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早日达成该协定是中欧双方的共同愿望,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大谈判投入,争取尽早达成一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如中欧投资协定能够早日达成,对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释放双向投资潜力都将带来显著利好。
——自欧盟引进技术合同金额累计超2000亿美元
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和设备供应方。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中国自欧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累计达2167.6亿美元,项目数56482个。在大亚湾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大众汽车、天津空客等中国重大项目中,都有欧盟大型跨国公司的参与。
——20多个欧洲国家响应参与“一带一路”
商务部数据显示,迄今已有20多个欧洲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意大利之后,卢森堡日前也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据中方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近1.3万列。通过这张国际物流网,中国生产的汽车配件、电子设备、纺织服装源源不断输往欧洲15国49个城市,欧洲的红酒、燕麦等产品也送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商务部称,中欧联通彼此的渠道日益丰富,不仅促进了区域经贸往来,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中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合作,将使“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超越双边关系,真正成为促进亚欧两大区域共同发展的桥梁。(完)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