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在融合转型中拓展新空间

2019-11-23 08: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电视媒体不能跟着商业视频平台走,要突出专业视频和主流媒体服务优势,把精简精办频道和媒体融合结合起来 5G的

  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人在哪儿,媒体传播和服务的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电视媒体不能跟着商业视频平台走,要突出专业视频和主流媒体服务优势,把精简精办频道和媒体融合结合起来

  5G的正式商用,将促进媒体加速变革和迭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引领下,数字媒体正向智能媒体跨越,整个传播格局面临变革,包括内容生产、传播平台、传播方式、传播终端和消费方式。当网络视频泛在化,视频不再是电视媒体的“独门秘器”时,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加快融合转型,形成强大竞争力?这是电视媒体的必答题。

  融合转型产生传播力

  形成新型产品和供给力

  当前,视频领域涌进许多竞争者,圈走大量观众。对观众和用户而言,电视媒体原有的价值已经减损。如果电视媒体不能及时洞察趋势并锐意改革创新,形成满足新需求的服务产品和供给能力,改变传统,则会出现营收萎缩、人才流失,甚至运行困难。

  2018网络视听付费用户规模达3.47亿,同比增长23.93%;网络媒体广告增长60.37%;网络视听行业视听规模2016亿元,同比增长39.1%,撑起了广播电视行业收入增长的天空。今年前三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为37亿元,同比增长30%,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50%,订阅会员总数超1亿,同比增长31%。对比传统电视业务,有线电视用户下降、收入下降,传统电视广告全线下降;今年前三季度,10家广电网络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1.36%,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83%。数据显示,传统电视业务不可逆转地滑入衰落期,新型视频业务在创新中表现出巨大的成长性。

  单个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对于行业寒意的体感可能更明显。它们该往何处突围?这是几年来业界学界热议和探索的话题。

  近年来,传统电视媒体在融合转型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一方面开辟网站,打造电脑和移动客户端,有实力的媒体还着力打造开放的网络视频平台,这些重量级的新媒体应用显示出推进全媒体转型的决心;另一方面借助商业机构的微信微博、小程序和短视频平台,大力发展轻量级的新媒体业务,电视台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借助商业网络平台,传播力明显提高。

  江苏苏州台、广东清远台等城市台通过融合转型,宣传主业不断壮大,经营收入增速连续攀升,广告收入降到占经营收入的1/3以下。当大多数县台宣传、经营陷入困境时,浙江长兴台、江苏邳州台、江西分宜台、河南项城台等却实现双丰收,分宜台不仅收获了多个中国新闻奖,年营收也从不到100万元增长到近1000万元,风生水起,活力迸发。有些省台频道积极探索借鉴MCN模式(内容创作机构运营多个平台账号实现商业价值的模式),逐步扭转经营下滑的势头;在众多有线网络用户流失、经营困难之际,贵广网络、浙江华数今年前三季度用户基本稳定,营收增长分别达到8.4%和4.6%,在有线网络公司中独树一帜,原因是其较早布局综合信息网络业务、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业务,转型成效明显;上半年新型电视媒体芒果TV广告业务同比增长62%,会员业务同比增长136%,南方新媒体同比增长56.5%,也源于向互联网电视业态的融合转型。这些案例说明,积极推进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电视媒体能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

  凸显价值优势和专业优势

  我们已进入新兴媒体时代。目前我国网民8.54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9.1%,网络视频用户占89%;人均每天仅观看短视频的时间达127分钟,超过了电视的117分钟;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超过2.8亿,互联网用户超过2亿,网络成为视频消费主场。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人在哪儿,媒体传播和服务的重点就应该在哪儿。电视媒体要顺应新变化,推动新变局,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坚定推动融合转型,积极拓展新空间。

  坚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发挥宣传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既是电视媒体的职责也是优势。满足观众和用户对公信力的需求,仍然是电视媒体基础性竞争优势。新闻宣传做得越贴近观众,经营状况也就越好。坚持守正创新,顺应观众需求变化,创新节目内容、形态和话语方式,巩固扩大宣传主阵地,凸显政治优势,是电视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首要选择。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