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中国人工智能源头创新的突破点在哪里?创投圈这么看

2019-05-16 17:4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认为,在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的浪潮叠加下,中国企业级服务行业未来也很可能产生千亿市值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朱一梵)“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 半个月前在上海召开的院士沙龙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徐匡迪高呼中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算法行业投入太少,被业内称为“徐匡迪之问”。

 

  这个问题在5月15日汉能投资主办的“To B To Future中国式企业服务进击之路——2019汉能投资企业服务高峰论坛”现场,引发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热烈讨论。

  通过企业级服务 AI渗透大众生活

  通过企业级服务,人工智能在大众用户和企业用户中的应用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普及越来越广、落地效率越来越高高。

  当用户用语音操控家中的智能电器时,其实它的里面是有一个人工智能供应商提供的云交互解决方案在运转。当用户在求职的时会发现使用APP推荐简历的效率比传统推荐要更高效和精准,其实它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引擎在进行技术的赋能。人工智能已经通过企业级服务,深入渗透到了大众生活中。

  人工智能,通过企业级服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TalkingData的CEO崔晓波在现场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销售额达在千亿级的餐饮企业,在前期大量开店选址的过程中构建了400人左右的选址团队。后来通过购买企业级服务使用大数据策略以及预测方法,企业选址团队减到了50人。去年,该企业通过企业级服务搭建销售模型。模型上个月上线,到现在已经能做到提前预测第二天每小时进店客流,以及分小时的原材料消耗数——比如对薯条、鸡柳的消耗是多少。通过大数据指导库存,有效节约了食物原材料。通过提质增效,该企业估算今年约节省成本3亿元。

  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也在通过企业级服务在不断加强。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认为,在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的浪潮叠加下,中国企业级服务行业未来也很可能产生千亿市值美金的公司。

  创业企业如何看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

  基础算法研究对人工智能有多重要?陈宏直言,近年来,人工智能崛起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新算法的出现。云知声CEO黄伟更是用“源头创新”来形容基础算法的提升。

  “创新是无比艰辛的事情。”永洪科技CEO何春涛说,“因为这片地已经被美国犁了很多遍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做基础创新,必然更加困难。”

  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亚雷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还关系到数字化的开启和产业互联网的构建。“数字化,通俗讲一下就是在云平台上做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做场景融合、行业融合。”

  “人工智能行业被赋予了很多期待。业内不少人都认为我们中国企业在不远的未来,很可能与国外企业并驾齐驱,甚至超越。在这个背景下,‘徐匡迪之问’必然会引发业内思考。”汉能新经济基金董事总经理赵兰洋说。

  何春涛介绍说,其实也有不少商业企业也在做基础算法的研究,“我们一小部分基础算法的研究,这一小部分法往往是跟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匹配。企业会特别关注在高性能技术和某一些AI场景上面的算法的研究。此外,企业更关注会关注智能,就是怎么样让用户的使用更智能,更能够有一些AI的能力去帮到它。”

  陈宏介绍说,To C 的领域是赢者通吃,而企业级服务的用户企业都有独特的想法、逻辑和需求。因此企业级服务行业至今尚未出现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情况。

  在这个背景下,Boss直聘CEO赵鹏从企业生存的角度,解释了商业企业为何更关注算法落地的应用。“我们是一个四年多、千人规模的厂。但在业内,我们只能算个小厂。”他认为,提高中国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十分必要,但谁去研究?这需要更多的思考。“我们要生存,每天的核心工作是解决问题。而做算法源头技术上的突破是研究问题。在BAT这种大厂,研究问题可能达到三成。而小厂生存为王,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活下去。”在赵鹏看来,所谓解决问题,就是使人工智能在实践落地应用中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大数据优势和场景优化或成突围点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成长期,部分产品已经开始落地,并且在持续优化中。

  何春涛分析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上两点优势。一方面,基于庞大的市场体量,中国在大数据上面的优势非常大。第二,中国新经济浪潮之后,各类与线上技术结合的生活应用场景已经变得较为成熟。“这倒逼商业企业在基础算法上进一步优化方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土壤。”

  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也认可场景逐步成熟和优化,以及监管政策都可能倒逼特定领域研究的算法研究更加深入。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