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归属感,待遇也不高 辅警想当主力而非“苦力”
如今,基层派出所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越发复杂,甚至陷入“包打天下”的局面,警力不足成为不少地方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地方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聘用警务辅助人员,辅警成为承担基层治理任务的主力军之一。
主力虽是主力,但不少人觉得“说不定哪天公安局就不要我了”,没有归属感,待遇也不高,影响了辅警队伍的稳定性。
一位辅警在护送学生过马路。陶明 摄辅警人员越来越多
清理小广告、驱赶流浪狗、处理家庭纠纷……大量非警务活动等牵制了本就紧张的警力资源,基层派出所越来越演变为“万能机构”。事情多、警力少的窘迫局面,使得不少地方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聘用警务辅助人员来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渠道聘用警务辅助人员近万人。沧州市公安局局长李克良介绍,2018年以来沧州全市辅警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06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56名,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5起,直接采集录入基础信息43万余条,提供案件线索1321起。
尽管如此,辅警队伍的社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普遍不强,不同程度存在缺乏内驱动力、缺乏生机活力、缺乏长期扎根工作岗位的稳定性等问题。
采访中,辅警向半月谈记者表示,他们的工资待遇和民警差得比较多。“一个民警的警力可以说相当于1.5个辅警,但一个民警的待遇差不多相当于3个辅警。”
“因为身份不同,有的辅警工作不踏实,觉得哪天公安局就不要他了。”沧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负责人刘海说,交警等路面执法单位近年来招录的正式民警极少,公安队伍整体而言也没有太多新鲜血液进入,城市不断扩大、公安工作压力持续加大、使用辅警人员越来越多,改革势在必行。
工作中面临不少尴尬
尽管各地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辅警还是有不少尴尬之处。一些辅警表示,民警的称号是全国统一,但辅警不是,有的地方巡防队员也被认为是辅警,各地称呼五花八门。
“辅警也是警,那么辅警的定位在哪里,执法保障在哪里?如果说辅警仅次于民警,民警有武器,那么辅警能否有电击枪等非致命武器?”有辅警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是除了民警有武器,其他什么警都不行,辅警在执法中威慑力有限。
虽然法律上做了一些规范,但不少辅警认为远远不够,执法中瞻前顾后、没有保障。老百姓不了解、法律解释不到位、现场威慑力不够等,让辅警的有效处置能力大打折扣。
“工作中,我们深感辅警力量在基层发挥的作用很大,有的岗位离开他们不行,但待遇不好,队伍积极性不好调动。”刘海说,如果辅警队伍职业保障长期不力,素质难免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一些捞“快钱”的不良现象。
给辅警一个成长通道
2018年2月召开的全国政法会议提出,提高辅警职业保障水平,出台辅警管理实施细则。当前,相关改革正在推进,但不少关乎辅警认同感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优秀辅警能不能转民警,地方可能有想法、基层辅警有愿望,但怎么实施、走什么通道,至今还没有明确规范。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辅警改革如果是全国一盘棋,就需要全国性的制度设计,服装上要统一,层级上要统一。目前各地的改革很多时候是“各搞各的”,门槛有高有低,一些地方的辅警像民警,一些地方的辅警像保安,辅警的形象、公信力一定程度难以提升。
不少辅警建议,加快研究辅警内部流动政策。在部分地方,辅警是和公安局下属单位签合同,而不是统一和公安局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警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也不便于人才流动。实际上,辅警队伍里面有很大潜力可挖,不少辅警素质较高,经过多年历练,有处理基层复杂状况的经验,适合其他岗位,所缺的只是流动通道。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