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如何才能让长江江源绮丽壮观风光永续?

2019-08-12 22:2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巍峨神圣的雪山、黄绿交织的草甸、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不时冒出的藏羚羊,长江江源绮丽壮观的高

  如何才能让长江江源绮丽壮观风光永续?

  新华社西宁8月12日电(记者李劲峰 吴刚 李思远)巍峨神圣的雪山、黄绿交织的草甸、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不时冒出的藏羚羊,长江江源绮丽壮观的高原风景,背后是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然而,这套生态系统却异常脆弱,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

  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与青海省水文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2019江源科考中,记者跟随考察发现,长江源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江源局部区域面临生态功能退化,土地沙化等风险。

  行进在8月的高原上,漫山遍野都是黄绿交织的草甸,除了不时出现的雪山、冰川,常常会让人产生身处北方大草原的错觉。“实质上长江源区的高寒草甸和北方草原虽在外观看上去相似,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则却完全不同。”科考队员、来自长江科学院的任斐鹏博士说。

 

  据介绍,我国北方广大草原主要是以耐旱的针茅、羊草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这些植物多能生长至50厘米以上,有较大的生产能力,因此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等景象。

  长江源区的高寒草甸则以高原嵩草和矮嵩草等抗寒、耐旱的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普遍低于20厘米。同时,由于长江源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植物的生长期也相对更短,一般5月底才返青,8月底逐渐变黄。

  植被生态调查是此次江源科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到一个考察点,任斐鹏都会按照1米×1米布设草地调查样方,按5米×5米布设灌丛调查样方,详细记录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组成、植株高度、物种多度、分盖度和总盖度等指标,调查土壤类型、干扰程度、坡度和坡向等生境指标。

  “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一个人体,那么生长在表层的植被就像人体的毛发,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任斐鹏说,能为江源地区广大生物提供食物与栖息地的植被与土壤要素,因处于地球表层,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从调查现状来看,江源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不仅十分脆弱,而且存在退化的风险。”

  土壤环境也是考察的重点。由于长江源区地处高原腹地,大气环流形势复杂,气候异常寒冷,因此土壤发育过程缓慢。从调查来看,自青藏高原隆起至今,高寒草甸发育的土壤厚度多处仅为15至20厘米,一旦遭受破坏,短期内难以自然恢复。

  长江科学院刘洪鹄博士说,高寒草甸及土壤,附着在高原高寒冻土之上,形成时间异常漫长。如果平原地区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100年,江源地区则需要200年以上,“这层土壤之下,多数都是砂石,一旦出现沙化,就会使生态系统遭遇严重退化。”

  “江源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良好,但也有局部地区出现退化,严重的甚至出现沙化迹象。”五次参加江源科考的任斐鹏说,气温升高和干旱加剧等是江源局部草甸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加上人类活动干扰,造成草甸沙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地表植被覆盖度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削弱。

  科考队员孙宝洋博士介绍,如果植被干扰、土地退化等形势得不到及时扭转,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或将进一步加剧,长江江水含沙量也将明显增加,当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会恶化,局部地区甚至有变成戈壁滩的风险。

  任斐鹏等科考队员表示,长江大保护,从江源开始。保护江源地区特有植物物种资源,维持植被生态系统健康是关键。应在加强基础研究,尊重当地生产习惯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前提下,完善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让江源“绮丽壮观风光永续,生物多样性永久保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