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波:胸怀壮志 为通信信号事业奋斗三十五载
范学波小档案
1962年11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铁路信号施工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30多年来,范学波先后独立或参与组织了合武、哈大、哈齐、哈牡及京张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他主持的大秦线两亿吨扩能信号配套工程获2007年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范学波本人于2011年获得火车头奖章。
从事通信信号工程建设至今已整整35年,现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京张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范学波的汗水洒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数十条铁路。
谈及自己的贡献和成绩,范学波总是说:“俺就是一名铁路信号工,没干出啥成就来。”这是范学波一贯的低调与谦虚。事实上,他主持参建的多个项目曾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火车头优质工程奖。组织上认为他是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同事们把他当成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
厚积薄发巧创新
多年来,范学波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凡事勤思考的好习惯。他说,只有将一线施工经验与勤于思考相结合,发明创新才能源源不断。
2017年,京张高铁开工建设。范学波及其团队担负着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4公里的通信信号设备安装及站改施工工作。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带领同事们潜心钻研,发明了信号电缆绝缘自动测试装置,将算法、仿真技术等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可自动测量系统的技术道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提升了智能建造水平,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在长年的工程实践中,范学波有7项发明创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为中国通号集团节支创效数百万元。
2010年,在哈大客专信号施工项目中,针对客专工程技术特点,范学波带领项目部技术骨干研发了基于RS232串口输出控制板的新型轨道电路模拟试验器。范学波说,这使原来需多人操作的工作仅需一人就可独立完成,大大减少室内连线数量,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质量,为后期综合联调联试争取了更多时间。
技术精湛解难题
和蔼可亲、不善言谈,这是范学波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执着严谨、技术精湛才是他真正的本色。在业内人眼里,范学波是精通铁路通信信号业务的行家里手,有他做后盾,大家心里就踏实。
在京张高铁站后“四电”工程施工中,范学波经常半夜被电话叫醒。不需要任何寒暄,职工直接陈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范学波就会快速、高效地给出解决方案。
他的精湛技术水平在以往工程实践中也常常令人折服。岁月的时针回转到2015年初春,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高铁线路正在进行最后的联调联试。夜幕降临,大庆东站值班室的显示器上3、4股道有砟轨道电路偶尔闪现红光。
现场调试人员按照以往经验,对室内发送、接收设备进行了故障排查,一切均显示正常,测试导通室外发送、接收通道均无问题。在更换室外设备、补偿电容时,并没有显示出现故障,但是接收电平仍不能达标,第二天夜间故障又会发生。几天过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得知消息后,时任项目总工的范学波立即带领技术人员,连夜逐点测试、试验,综合分析接收电平衰耗原因。
范学波紧蹙着眉头,对现场人员说:“目前,我们已经排除了电气设备故障,我认为可能是本区段的两轨条绝缘降低导致区段内电平衰减严重,也就是固定钢轨的螺栓有短路的现象。”
听到这个观点,联调联试指挥部现场人员和站前铺轨单位都不以为然。几番解释无果,范学波只好说:“你们既然不相信我说的,那咱们就用试验说话。”
随后,他利用4道设备接入正线无砟股道证明信号设备性能完好,最终确认是轨枕螺栓绝缘电阻不达标,尤其是夜间温度降低时绝缘值随机下降。在实验数据面前,站前单位最后承认是因为使用了新型黏固剂造成了故障的出现,并停轮更换3、4股道所有轨枕螺栓。
当那个闪烁了数小时的红光带终于不再亮起的时候,压在范学波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范学波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更多人的信赖与钦佩。同事们都说,只要有“范老师”在,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言传身教育新人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