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轨道车辆凭啥在海外生了根?
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轨道车辆凭啥在海外生了根?
中车出口南非的电力机车正在行驶。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印度居民乘坐由中车生产的孟买地铁一号线列车。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今年5月20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新加坡的无人驾驶地铁车辆在山东青岛港装船发运。
张进刚摄(人民图片)
2013年11月29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直播了一条“飞机运地铁”的新闻,引起观众的好奇和猜测:这么重的设备为什么要用飞机运呢?岂不是很贵?
原来,受强台风“海燕”影响,承运土耳其萨姆松市订购的现代有轨电车的货轮无法按时到港,将影响产品的交付使用。尽管受自然灾害影响并不需要承担延误交货的责任,但是为了确保有轨电车在萨姆松市按期开通运营,设备生产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还是做了决定——用飞机运。这批机车运抵萨姆松市后运行良好,作为当地市政工程的一大亮点,在土耳其国内形成传导效应。伊兹密尔市知道后,也来邀请中车参与其轻轨车辆投标。
目前,作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主力军,中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享受到了“中国制造”带来的便捷交通。
除了过硬的产品,还有像“7天168小时连轴转”这样细致周到的服务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第一趟列车开出,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正式来临。从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正式投入使用至今,中国高铁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速度世界瞩目。
在国人享受着地铁、轻轨、高铁等现代化便捷出行方式的今天,一些出境游游客发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有了“中国制造”的身影。
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世界各地前往麦加的朝拜者络绎不绝。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成为困扰沙特各界的难题之一。中车结合麦加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人文特点和集中性超负荷运营的特殊要求,创新设计了朝觐线地铁。
与国内常见的地铁编组方式不同,朝觐线地铁采用12辆车编组形式,是国内地铁编组长度的2倍,每小时单向载客能力可达72000人次。为了减少乘客上下车等候时间,每节车单侧设置了5个车门,以便快速疏导上下车人流。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了耐高温风沙设计,比国内以及国际上绝大多数地铁列车环境温度最高限度45℃高5℃。这一地铁线自2010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让千万乘客感受到了中国新型地铁的便捷舒适。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的主要生产商,中车集团近年来为印尼提供的高速动车组、为老挝提供的机车、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铁、为埃塞俄比亚提供的轻轨,都是各所在国首次引进此类产品。
输出的除了产品,还有细致周到的服务。
麦加朝觐期间,中车轻轨要实现7天168小时不间断运营,中车保障团队也要相应实行7天168小时“不打烊”的运营保障。在这7天里,他们吃住都只能在车上或车站里。2016年朝觐保障结束当天正是农历八月十六,麦加轻轨总裁马斯女士为了表示感谢,专程前往中车驻地为中车团队按中国人的方式补过中秋节。
这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已经成为不少外国客户眼中的中国制造代名词。从上世纪60年代中车(当时称铁道部工业总局,1986年改称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总公司)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内燃机车、铁路客车、内燃动车组、电动车组等系列轨道交通产品,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目的的海外经营。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下,中车的海外经营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高速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车辆在内完整的产品谱系,有能力满足全球轨道交通不同模式、不同运量、不同环境的要求。
留下103岁的老房子,在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更贴近当地文化
对于中国机车来说,进入国际市场只是第一步。如何赢得当地客户的心并获得他们长期认可与支持,是任何制造业企业在海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车本地化战略的第一步是雇佣当地员工。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