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大别山走出两支红军队伍的历史启示

2019-08-08 20:2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题:红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别山走出两支红军队伍的历史启示

  新华社武汉8月8日电 题:红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别山走出两支红军队伍的历史启示

  新华社记者宋振远、徐海波、孙少龙、王若辰

  滚滚长江水,巍巍大别山。

  绵延近400公里的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驻地所在。红四方面军在此诞生,红二十五军在此重建,红二十八军在这里改编。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有两支源于此地。

 

  这是一块红色的沃土。从1923年冬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6年间,大别山区党的组织不散,武装斗争不断,革命红旗不倒。数十万大别山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葵花向阳:孤军长征一心向着党中央

  漫漫长征路上,有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后发而先至,最先到达陕北。

  更为神奇的是,不同于其他主力部队,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不减反增,还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这支部队,就是“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

  1934年11月16日,重建于大别山区红安县的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令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0个月,辗转9000里,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

  “共产党员跟我来!”血战独树镇的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同国民党军队殊死血战。此一役,红二十五军数百名战士牺牲,这一声呐喊,至今仍振聋发聩。

  长征一路高歌猛进,而吴焕先却在一次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难以想象,这群被称为“娃娃军”的年轻战士,是凭借着怎样的精神走上了长征路,又是怎样在一次次战斗中抛洒热血、磨炼成钢……

  1935年冬,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但部队缺衣少粮,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毛泽东亲自给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写了张借条,希望他能借2500块大洋给中央,解决中央红军穿衣吃饭问题。

  此时的红二十五军,余钱也不过只有7000块大洋,但徐海东大手一挥,命令只给自己部队留下2000块大洋,其余全给中央送去。红二十五军节衣缩食,挨过了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多年以后,毛泽东还一直记得这件事情,称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的河滩上,一座高16米的纪念碑巍巍而立。纪念碑正面,是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碑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

  1931年11月7日,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的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成立。

  根据全国形势和红军所处环境的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两大主力军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正式踏上长征之路。

  在漫漫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主要将领一面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浴血奋战,一面还要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做斗争。吃草根、嚼皮带、过草地,红四方面军历经重重困难,肩上的红旗,却一时一刻都没有放下。

  党岭山,高5000多米。风雪之中,有的战士被冻僵而失去知觉,有的战士甚至被大风刮到了山涧之中而牺牲。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的吴先恩带人叫醒被冻僵的红军战士,遇到被冻死的,只能含泪就地掩埋。

  茫茫雪地之中,一支冻僵了、却直直伸着的胳膊引起了吴先恩的注意。他走上前去,用力掰开这名战士紧紧攥着的拳头,一本党员证和一块银元赫然出现在眼前。

  打开党员证,上面写着:“中共党员刘志海,1933年2月入党。”

  这位红军战士,牺牲之前还在想着党、想着革命、想着交上自己的最后一次党费。正是这种对党的赤胆忠诚,像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一样,指引着红军将士在长征路上前赴后继,接力前行。

  “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穷人不向共产党?任凭白匪再猖狂,烧我房屋抢我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在红军战士走过的长征路上,一首首歌谣至今仍在传唱。

  唤起工农:“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这首唱遍红安大街小巷的革命歌谣,就是当年红安儿女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真实写照。

  92年前,共产党员潘忠汝、吴光浩等领导大别山区的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首举义旗,向着黄安县城进发,成千上万的群众手持鸟铳、鱼叉等原始武器纷纷加入起义行列,将革命的旗帜第一次插上了黄安县城。

  从此,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创立了自己的武装和革命根据地。黄安县后来也改名红安县,成为共和国唯一以“红”命名的县。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