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庄稼汉挪穷窝 破“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之窘
中新网兰州8月7日电 (张婧 党国飞)“只花了1万元,我就搬到省道旁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住。”62岁的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高阳村建档立卡户高岐说,之前身处偏远大山,交通不便,如今走几步路就是公路边,坐上班车去镇上,特别方便。
高岐说,以前住的土坯房不安全,一到下雨天,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孩子们便用炕上铺的席搭起来避雨。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生活了40多年的土坯房,竟能说搬就搬。
高岐一家长年守着6亩山地靠天吃饭,全年的收入也就5000多元。“拆旧屋、盖新房”的生活,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心愿。
今年年初,高阳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竣工,高岐和其他25户贫困户实现了安居梦。高岐说砖瓦新房盖得特别好,宽敞明亮。搬入新家后,高岐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出行、就医、赶集等各方面都方便许多。
同时,高岐所在村为安置点配套了香菇种植基地。如今,高岐和老伴经营着一个香菇种植大棚,通过技术培训、订单收购,高岐夫妇从庄稼汉成功转型为专业香菇种植户,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高岐说,香菇一年收4至5茬,每茬收入在12000至13000元之间,一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无论天阴下雨,收购商都会上门收购,不愁销路。相比原先在山上务庄稼,现在活儿轻松,收入又好。
据了解,当地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村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综合治理跟进、旧宅拆除复垦、生态治理修复六个环节联动推进原则,实现搬迁农户增收有保障。
陇西县通安驿镇副镇长李飞介绍说,这个安置点还配置了学校、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网点、爱心超市、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农户在安置点安心居住。
在该县云田镇回岔村安置点,打水辘轳、挑水扁担、耕地木犁、木窗木门等一些搬迁农户曾经用过的“老物件”,如今被充分利用,打造成了充满农耕气息的文化墙。
云田镇回岔村党支部书记王雄说,文化墙一方面美化易地搬迁点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鼓励农户勤劳致富,生活会越来越好。
2016年以来,陇西县共实施搬迁建档立卡户3000多户,涉及17个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111个,总投资8.3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68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2.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把改善民生、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脱贫增收产业放在首位,按照发展产业与移民搬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的思路,依靠易地扶贫资金支持,精准选择符合搬迁对象的致富产业,加快脱贫步伐。主要以配套畜牧养殖、食用菌产业、光伏产业为主。
针对一些特殊困难家庭,当地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帮扶力量,把搬迁农户生活必需的灶台、火炕和卫生厕所等附属设施全部无偿配套建设,对有条件的农户积极组织到建设工地就地务工,通过2至3个月的务工收入基本解决建房自筹资金,实现“零负担”搬迁入住。(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