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创新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
直通战场贴近部队对接岗位
图为7月19日,国防大学举行教战研战先进事迹报告会,纪念习近平主席给大学授军旗、致训词两周年。罗金沐 摄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罗金沐
盛夏时节,一场持续5天的战略对抗演习在国防大学兵棋大楼导演大厅落下帷幕。
来自战略指挥培训班的30多名指挥员展开无底案实演实推,在激烈博弈中锤炼战略指挥能力。推演的结果,与几周后局势的实际走向高度契合。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为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授军旗致训词,这所红色军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
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党委推动办学育人直通战场、贴近部队、对接岗位,交上了新时代练兵备战的答卷。
为战而生
“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这是国防大学从红大、抗大一路走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国防大学校领导说:“为打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国防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须臾不可偏离的办学主线。继承弘扬红大、抗大光荣传统,就是要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这个目标,在备战打仗上聚焦用力。”
学校党委筹划工作、部署任务,把向核心职能聚焦用力作为根本着眼点,目光紧盯打仗,一切活动围绕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展开。
为此,国防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学校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防大学、怎样建设国防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厘清办学定位;出台校党委抓好备战打仗工作的决定,建立校常委挂钩联系点制度,深入教研一线调研帮带,研究解决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建立和落实校党委机关军事学习制度,先后组织20多次专题学习;制定聚力纠治和平积弊的措施,向学风、教风、研风、考风不严不实问题开刀。
“军官的培养,是一场最艰巨的战争准备。”这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的名言。调整组建后的国防大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校长的办学理念。
国防大学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国防大学走出来的将校军官,将来是要领兵打仗的。培养驾驭明天战争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我们追求的胜仗目标。”
向战而行
今年年初,来自各战区、各军兵种和军委机关、武警部队近200名指挥员班学员,在国防大学经历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毕业大考。
参加此次毕业联合考核的两个班次,分别为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和领导管理与指挥培训班。考试内容为岗位任职能力版块,历时一周,被学员称为国防大学最严考试。
毕业考试突出学员政治能力、战略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考核,通过毕业方案设计、现场答辩、随机抽考,检验学员学习成果转化为备战打仗的能力素质。
“大家把考试当成一场战争来打。”回想起毕业大考,尽管已过去半年,一位学员仍记忆犹新,“国防大学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瞄准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作战对手,在贴近实战中锤炼我们指挥员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
据了解,国防大学以联合作战人才专业化培养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重塑。
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战略教研室主任马刚,参与了课程体系改革。今年初,他们在战略指挥培训班开设了经典理论导读课程,共设置11堂理论大课,既讲马列经典,又讲军事经典,引导学员学习经典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指挥培训班一名学员说,“专门安排学习经典,对高中级干部十分重要。只有研读原著才能获得真知、取到真经。在最新一次战略班课程评价中,学员评价优秀率在90%以上。
联合作战学院联合指挥系首任主任王勇男,是国防大学第1期师资班毕业留校的教员。针对新时代指挥员“五个不会”“两个不够”依然突出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先后构建了联合作战指挥课程体系1.0版和1.1版。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和学员一致评价:这是一套符合打仗要求、全流程全要素的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专业化课程体系。
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战时主要指挥工作课程教学结束后,陆军合成某旅一名旅长说:“这个版块研和练的比重高达70%,57个教学日,安排了12个专题、27项作业内容、4种作业身份、37项作业成果,强度之大、转换之快,难度之高、要求之严,超出我们的预料。”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