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盐城警方:让一线民警成为执法形象代言人
让一线民警成为执法形象代言人 盐城警方健全完善执法管理体系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张天鹏 王一伟
“民警同志,这边有人被打伤了……”7月6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新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后,指派民警迅速赶往现场,问清警情、控制打人者,收集群众证言,警情处置一气呵成。
因这起警情明显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嫌疑人被带至盐南高新区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交由分局刑警大队值班侦查员办理。24小时后,嫌疑人被中心民警移送看守所,案件处置完毕,受害人则对公安快速破案、规范执法倍感欣慰。
执法规范化“升级版”,让一线民警成为执法形象“代言人”,还体现在法治数据“三零”“三降”“三提升”上——冤假错案、执法安全事故、重大涉警负面舆情零发生,检察监督纠违、有责涉法信访投诉、执法违法违纪案件明显下降,打击惩治违法犯罪质效、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成效、执法办案监督管理绩效显著提升。盐城警方健全完善“332”执法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在江苏省市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中跨入优秀行列,连续3年蝉联盐城市目标任务考核司法执法部门第一名。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成现代警务体系的骨干工程,要将严格执法挺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面,着力打造盐城执法规范化‘升级版’,用法治保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建设。”盐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巧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智能管控
给执法办案带来“化学反应”
智能手环、测谎仪、远程讯问系统……走进大丰区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场景应用比比皆是,而办案民警要在这里完成刑事案件的所有办理工作。
记者注意到,被传唤的嫌疑人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伊始就被戴上一个智能手环。“这个手环,具有生命体征感知、触网临界报警等功能,可以实时采集嫌疑人的位置、状态、影像,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犯罪嫌疑人装病、自伤自残等隐患问题。”大丰区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冯春祥介绍。
科技为执法办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东台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涉案物品保管室里,涉案物品分门别类放置在盒、箱、柜、纸袋等各式容器中,扫描仪对着每件物品上贴着的条形码一扫,嘀的一声响,涉案财物的来源、进出记录等信息清楚无误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从曾经的“人盯眼看”到如今的“智能管控”,对执法办案全要素管理、全流程管控、全方位监督,已成为盐城警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又一张“名片”。盐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玉海告诉记者,像这样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财物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盐城各县(市、区)已有9家,东台市公安局、大丰区公安局及盐南高新区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指定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示范点”。
监督管理
让执法公开有底气更硬气
“没想到一天就破了案,整个办案流程还一目了然,绝对给力!”7月4日上午,市民小王急匆匆到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南洋派出所报警称手机被偷。第二天上午,心急火燎的小王根据盐城市公安局发送的短信,登录查询系统,输入案件编号和验证码,意外发现他前一天报的案件已经破案了,连连感慨。
执法公开的底气从何而来?记者在随警作战中找到了答案。
“小杨,吕某的刑事强制措施下周三就要到期了,提前将卷宗整理好,和我一起去局里会办下案件。”南洋派出所民警杨俊彦的电话里传来了法制员的提醒。
从规范执法的“最先一公里”入手,盐城警方建立法制民警全程服务指导机制,在执法量大的派出所和业务大队派驻76名法制员,对所有案件以及疑似问题警情跟踪管理,对每一起案件列出执法提示单,使执法管理如影随形融入到执法活动全过程。
在滨海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法制民警唐华松和两名同事正紧盯电脑屏幕进行网上巡查。在这里,不仅嫌疑人处在严密科学的监管之下,执法者也一样全流程接受监督。“毫无死角的监控设施和严格的监督制度,让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在阳光下进行。”唐华松介绍。
“警情、案件、人员、物品、场所、卷宗”等执法关键要素管控,既是执法的重点,也是难点。盐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马良说,盐城警方严把警情受案“入口关”,监督执法办案“过程关”,把好执法救济“出口关”,实现全流程、闭环式、可回溯监管,堵塞执法监管的时空管理漏洞。2018年共全流程监管警情9.7万起,案件2.3万件,违法犯罪人员4.2万人,分别同比上升12.5%、16.3%、29.6%。
法治保障
为警务效能提升按下快进键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