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 董碧水)当地时间7月6日10时42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世界遗产地巴库召开。共有来自135个国家的近2500名代表出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长阿布法斯·加拉耶夫担任会议主席。会议共审议各国世界遗产提名35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2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5项。此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经会议审议,已顺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上一篇:在“林家大院”栽花种草的日子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