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军人写《战争回忆录》:头上炮弹壳伴随我一生
参加过淮海战役,获得过二等功。91岁的老军人黄增发有点耳背,记忆也模糊不清,但说起打仗时的故事和一起浴血奋战过的连队战友,他记得清清楚楚。战争结束后,黄增发就开始整理资料,把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了一本回忆录。“希望通过我的回忆录,让大家了解那个时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7日,记者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黄碾镇淹村见到黄增发的时候,他正在收看《新闻联播》,“每天都要看一看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咱们国家现在变化很大,变强大了”。
参加过淮海战役,获得过二等功。91岁的老军人黄增发有点耳背,记忆也模糊不清,但说起打仗时的故事和一起浴血奋战过的连队战友,他记得清清楚楚。 李卓华 摄
“我在的部队是13军37师111团3营8连,因为时间太长,有些战友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在黄增发的心里,部队打仗的日子是一段峥嵘岁月。
黄增发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录:那次为了占领杨围校村,作为轻机枪班的一员,因为掩护步兵冲锋,我的头上挨了枪子儿,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受伤严不严重,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敌人消灭掉。
“当时血顺着我的脸往下流,战友给我做了简单包扎。把敌人打退后,营长说连队没人,问我能不能扛住把这场仗打完,我告诉营长我能坚持。但第二天头太疼了,卫生员帮我检查的时候从我的头里夹出一块大拇指甲盖大小的炮弹壳,简单包扎后我又继续战斗,直到把敌人打退。”黄增发说,因为负伤不下火线,战斗勇敢立了大功,他从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头上的炮弹壳,也给黄增发的身体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伴随着他的一生。
对于当年的情景,黄增发记忆犹新。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者还看到这么一段文字:在徐州北十八里一个山头,和敌人打了十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时敌人才撤退。第二天我们部队挖起了交通壕,一米宽两米深,晚上敌人的飞机往空中抛了几个照明弹和大量炸弹。那六十多天里,几乎夜夜在打仗,打完后我们就挖交通壕。
“当时战事紧急,我们吃饭睡觉都在交通壕里。附近只有一个水井,水井周围都是平地,敌人冒死去打水,咱们的枪自然也打得紧。”黄增发回忆,六十多天里,他们就那样日夜待在交通壕里,一顿饭四个花卷就着冷水吃,生活十分艰苦。“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都情绪高涨,只有一个想法:早日把敌人消灭完,赶快结束战斗”。
打仗时头上留下的炮弹壳,给黄增发的身体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伴随着他的一生。 李卓华 摄
“淮海战役的时候我们一架飞机都没有,都是扛枪战斗,现在咱们中国强大了,有好多飞机。”说起当时一同战斗的战友,黄增发有些哽咽,“淮海战役打了两个月,部队都在战壕里,伤亡小,但还是有不少战友牺牲,我非常想念他们。”
1953年,黄增发退伍回到家乡,做过合作社主任、在民政局当过教育干事、在烈士陵园当过会计、在收容所当过所长,最后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农业,报名参加了农业生产,几十年来扎根农村。
退休后,黄增发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并把自己一直写作的抗战日记《战争回忆录》交由家人整理,留存为电子书,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如今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幸福,不需要我们再上一线打仗了,我们要珍惜。”黄增发感慨。
“父亲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在黄增发的的教导下,其儿子黄长明深受影响,“父亲时常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生活中孝顺老人,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些普通的话语,我们一生受益。”(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