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科研“绿洲”

2019-07-02 18:5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如今,他已成为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策勒站站长,带领20余名科技人员,不断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生态屏障建设、沙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科研“绿洲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日电题: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科研“绿洲

  新华社记者 白佳丽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曾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肆虐。20世纪80年代,一批科研人员临危受命,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策勒县,用30多年时间建起一座“荒漠化智库”,源源不断为当地防沙治沙提供科技支撑。如今,科研人员又开始为沙区百姓“用沙致富”贡献智慧。

 

  20世纪90年代末,曾凡江来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治沙站。那时,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年均1.0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胡杨、红柳、骆驼刺、沙拐枣……这些生于沙、立于沙的固沙植物,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在新疆生地所前辈以及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国来此进行防沙治沙科学家的共同指导下,曾凡江成为策勒站第一个培养的硕士生。

  “那之后,我每年都在策勒站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时间。”曾凡江说。

  如今,他已成为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策勒站站长,带领20余名科技人员,不断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生态屏障建设、沙区农牧民增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骆驼刺在沙漠边缘发挥着重要防风固沙作用,自然情况下根系可达20米左右,我们已经连续研究多年。现在,我正在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对骆驼刺的影响,这将是沙漠植物未来要面临的新环境。”正在策勒站进行研究的植物学博士张志浩说。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勒詹则在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中哈两国的产量及适应性。

  目前,每年约有15名硕博生在新疆生地所策勒站工作,除了科学研究外,还利用他们的学术优势,组织当地农民科技骨干进行科技培训,并对当地农区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如今,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曾凡江带领的这支团队依旧驻守沙区,用科技的力量改变着这里的生态与人民的生活。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