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广东破解“土地癌症”:石漠披绿装 穷土变金山

2019-06-17 09: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广东省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

  中新网广州6月17日电 题:广东破解“土地癌症”:石漠披绿装 穷土变金山

  记者 程景伟

  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中国确定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记者日前跟随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走进粤北山区,探寻荒漠化治理的“广东密码”。

  从炼山伐木者到森林守护人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三排、白芒、南岗等区域,地处南岭山脉,村寨散落于海拔250米至500米之间的石灰岩地带。在这片瑶族集中居住区,村民们曾经以炼山、伐木维持生计,一度产生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据了解,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被称为“土地癌症”。

  “以前大家都上山砍柴,树越来越少。山上剩下光秃秃的石头,看起来很丑。一下大雨,土都流到了三江河里,整条河非常浑浊。”三排镇山溪村村民唐一妹告诉到访的记者,如今,这种现象已不再发生,村民们都成为了大山森林的守护人。

  连南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房兴表示,自1999年以来,当地将该片区域划为生态公益林,同时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加强生态管护,禁止砍柴、放牧等破坏生态行为,大幅减少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预。

  经过持续近20年的荒漠化治理,这片区域逐渐恢复了群峰矗立、植被丰茂的面貌。村民们守着青山也并不“吃亏”,当地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1999年的2.5元/亩升至2019年的40.1元/亩(广东省补39.1元,清远市补1元),增长超过16倍。“生态得保障,农民得实惠。”房兴表示,此举既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同时也维护了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当地还探索种植有利于石漠化治理的银杏林、油茶、桑叶、野葡萄等经济农作物。眼下,村民们对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充满了期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瑶族民族文化风情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绿水青山就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从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连南县副县长潘康凯称。

  不久的将来,连南县将建成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广东近日将组织专家对该公园建设规划进行评审,专家评审通过后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19年预计将投入2000多万元,重点开展公园主入口道路、绿道、科普宣教馆、森林步道、林业科技示范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荒漠化地区林地纳入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管理

  相关专家指出,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的筹划建设,标志着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从植树造林等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综合发展等方向转变,将对该省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起到示范性作用。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广东省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和干旱问题。2005年广东省第一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该省西北部,总面积106.45万公顷,主要涉及英德、连州、清新、连南、阳山等6市(地区)21县(市、区),其中岩溶区内石漠化面积81329.8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7.6%;潜在石漠化面积404751.6公顷,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8.0%。

  据了解,岩溶地区是广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通常也是偏远贫穷山区。按照联合国确定的相关标准,岩溶地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许多地方已不适宜人类生存。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乐昌市、乳源县、英德市、阳山县等市县先后被纳入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对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2008年至2014年,国家累计投入1.5亿元对广东省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综合治理;广东省自2011年起,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开展省级岩溶地区石漠综合治理工程。

  在林业综合治理方面,广东省将生态脆弱的荒漠化地区的林地基本上都纳入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管理,加以严格保护,并给予荒漠化等特殊区域较一般区域更高的补偿标准。2019年,广东省一般区域补偿标准为33元/亩、特殊区域为39.1元/亩;2020年,一般区域补偿标准预计将增至35元/亩、特殊区域预计增至45元/亩左右,为实施荒漠化地区森林的长期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巩固和提升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近122万亩石漠化地区获有效治理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