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岸”大角色 见证中缅边贸稳定发展
口岸经济系列——
新华网北京6月3日(杨晓波 汪亚)人流如织、货物满目、车辆穿梭……中缅边境口岸贸易一片繁荣。近年来,随着中缅边境的稳定,双边贸易不断发展,边境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增长,边民互市贸易日趋活跃,口岸活力不断攀升。
记者在德宏州瑞丽、临沧市清水河及南伞三个口岸看到,随着边境局势的稳定,口岸改革创新不断,边境两国人民经济交往活跃,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这其中离不开边疆党政军警民合力的贡献。
“小口岸”蕴藏大动能
“界碑在城中,一城连两国。”近年来,在云南与缅甸接壤一带,边贸发展不断繁荣。
2017年,瑞丽已经成为中国对缅贸易出口最大陆路口岸,是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
2018年,当地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716.9亿元,日均196.41万元;出入境人流量1923.03万人次,日均5.27万人次;出入境车流量518.03万辆次,日均1.42万辆次。姐告口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背后是中缅两国人民稳定的经济交往。
清水河口岸2004年才从二类口岸升为一类口岸,到2018年全年已实现25.34亿元的贸易额,日成交720万元左右。此外,2018年全年实现通关人数达105万人,总货物量96.6万吨。
南伞口岸车流穿梭。杨晓波 摄
在南伞口岸,记者看到不时有缅方车辆进入中国,通关速度很快。镇康县商务局局长黄志华介绍,南伞口岸虽然还只是国家二类口岸,南伞口岸各项经济指标正逐年递增,2018年,实现进出口货值6亿元,同比增长59.8%;口岸出入境人员185.5万人次,同比增长27.4%;出入境车辆33.3万辆次,同比增长17.1%。
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交流频繁,边民互市在几个口岸高度繁荣,从边贸结构上看,占到整个贸易的一半以上。我国更多以进口甘蔗、橡胶、茶叶等农特产品为主,而缅甸更多以进口日化用品、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产品为主。
“市场每5天开放一次,每个集市开放的时候,一大早会非常热闹,有非常多的缅甸人来这里采购日常用品。自己会拿一些家里吃不完的蔬菜来这里卖,可以赚些钱贴补家用。”在当地137号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卖菜的耿马佤族自治县色树坝村村民李小召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解到,随着口岸贸易的活跃,实施边民互市贸易后,有些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商品税费成本下降,低于进口走私成本,从而运用经济手段规范了贸易秩序,起到了遏制走私的作用。
口岸经济的繁荣,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百姓生活改善、脱贫攻坚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改革创新激发边贸活力
近年来,在云南边疆地区口岸发展上,各地在行政机制上不断优化,精简流程,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大大便捷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成本。
瑞丽口岸。杨晓波 摄
在瑞丽口岸,自2014年开始,海关业务现场正式启动通关无纸化作业改革。到了2018年,共办理无纸化通关报关单7.9万票,无纸化率99.73%,基本实现无纸化全覆盖。
此外,还推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一个标准、一套程序、一个声音”。在通关模式改革举措“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创新,大幅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同时,还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作业方式,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监管……
2017年12月11日,瑞丽口岸联检中心查验货场与大通待检货场实现两场联动,创新瑞丽口岸物流监管模式,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随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部署的稳步推进,临沧沿边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
“为了便于查验、保证查验质量、降低查验通关时间,南伞海关、南伞边境检查站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三个一’通关便捷模式的开展,有效降低货物查验通关时间,通关便利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以来,贸易额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黄志华也介绍道。
同为对缅边境口岸,几个口岸之间更多的是差异化发展,比如清水河口岸去往南亚的地理位置优势,瑞丽口岸正扩大开放力度……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