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
共建一带一路 增进民众福祉
“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
6月10日,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中国馆”内,参观者正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本报记者 韩秉宸摄
6月12日,当地读者在阅读《言论报》上刊登的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本报记者 韩秉宸摄
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挂起中吉两国国旗,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
本报记者 汪晓东摄
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吉尔吉斯斯坦克明变电站全景。该变电站为达特卡—克明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
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双方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合作成果,为当地民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必将引领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6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市区主干道上中吉两国国旗迎风飘扬。当天,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比什凯克,开启6年内第二次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国事访问,同吉方一道为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随着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在比什凯克市区西部列宾街施工现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的中吉两国工人正在加紧工作。虽然下起了小雨,工人们丝毫没有懈怠,压路机、推土机阵阵轰鸣。“我们要抓紧把手头的活干完,早点儿让这条路通车。”一名工人边干活边说。
比什凯克市区不少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狭窄拥挤。完成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让中吉合作成果尽早造福百姓,这是习近平主席和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都关心的事情。2016年10月,中国路桥开始全面负责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项目,项目涵盖49条街、10座桥,全长95.4公里。如今,47条道路的建设和修复工作已完成。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让比什凯克旧貌换新颜。
吉别克住在列宾街附近,她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门口只有土路,下雨时走路总是溅一身泥。现在好了,宽阔的柏油路,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很方便。”习近平主席的来访让吉别克特别高兴:“中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
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埃尔默克是该项目工程师,参与修建了7条道路。“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市政道路项目。以前从城郊到市中心开车要40分钟,现在时间缩短了一半!”
比什凯克居民尤素福每次遇到修路的中国工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并伸出大拇指说“好!”“这些道路充满象征意义,我相信,随着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尤素福由衷祝愿。
“‘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
“快尝尝,干净安全、清冽可口,比矿泉水还好喝!”6月11日,在距离比什凯克市中心10公里的多斯图克村,正在用塑料桶从一处水龙头接水的阿赫玛托娃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全国1800多个农村居民点中只有500多个实现了集中供水。广大偏远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等不具备集中供水条件,地下水重金属、微生物等超标,村民饮用水面临较大安全隐患。
“现在有了‘净水屋’,我们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阿赫玛托娃口中的“净水屋”,正式名称叫“成套膜技术净化集中供水站”,是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去年8月在当地设立的第一个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项目示范点。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共同建立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告诉记者,中心帮助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该国独立近30年来首次专门针对饮用水安全的系统研究,力求制定最优、最合适的水质净化技术实施方案。
“村里的‘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多斯图克村村长乌先·穆萨巴耶夫除了每天来打水,闲暇时也经常过来转转,久而久之,村民开始叫他“站长”。“净水设备采用自动清洗、排污一体化控制技术,不需要人值守,但我还是喜欢来看看,它就是我们全村的宝贝。”穆萨巴耶夫说:“看着大家都能喝上干净、健康的水,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们还主动向中国专家致信,表达真诚感谢。”
下一篇:在黑土地上书写新传奇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