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不敢生 二孩生育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鸿沟
编者按:
“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自人口新政策实施以来,有不少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预测判断我国人口会迎来有小高峰,但是经历短暂的累积释放,二孩的实际生育数据仍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深入了解和分析育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对山东、辽宁、四川、贵州、河南、山西6个省12个市的11118个育龄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破解“全面两孩”低生育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
儿女双全的美好愿望、“想生而不敢生”、二孩生育的理想和现实差距……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育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生育意愿?不同人群对于二孩生育的态度有何区别?如何帮助育龄家庭实现他们的二孩生育意愿?在对11118个育龄家庭进行的调研中发现,无人照护成制约二孩生育意愿的首要因素,凸显出当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存在不对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课题组建议,应进一步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规范发展,提供家庭生育友好型环境,推动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实现“幼有所育”,解除家庭二孩生育的后顾之忧,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想生不敢生,二孩生育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鸿沟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死亡993万人,增加530万人。其中,2018年出生人口较上年减少约200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的生育率下降时期,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高度相关。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作为关键逻辑节点的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认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个体理性决策主导。因此,对人口变动的研究必须要从家庭实际生育行为的角度出发,将生育意愿作为预测人口变动的主要参考,同时为人口新政下配套措施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课题组对山东、辽宁、四川、贵州、河南、山西6个省12个市的11118个育龄家庭的二孩生育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其中,城市63.51%,城镇21.04%,乡村15.45%;70后8.6%,80后73.7%,90后17.7%;低收入群体27.4%,中等收入群体45.6%,高收入群体27%;单独家庭32.3%,双独家庭20.5%,双非家庭47.2%;学历初中及以下18.1%;高中/中专21.1%;大专20.6%;本科33.1%;研究生及以上7%。
调研发现,“想生而不敢生”的情况普遍存在,二孩生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在理想层面,64.4%的家庭期待儿女双全,而在现实层面,仅有18%的家庭明确表示想生二孩。调查发现,64.4%的家庭表示理想的生育孩子数为两个及以上。在理想二孩性别上,二孩的理想性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孩性别。若一孩为男孩,则更多家庭会倾向于二孩能够生女孩,反之亦然,可见当前育龄家庭普遍有儿女双全的美好期望。
而在现实层面上,明确想生二孩家庭仅有18%。有超过一半(50.78%)的家庭表示不想生二孩,还有约1/3(31.22%)的家庭表示“没想好”,处在观望和犹疑状态。
2、不同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差异分析
城市家庭最不愿意生二孩。如图1可见,城市家庭(17.99%)想生二孩的比例是最低的,其次是城镇家庭(22.85%),农村家庭相对最高(31.31%)。网上曾出现过“中国十大城市生养成本排行榜”,引发热议。北京以276万元荣登首位,不禁让很多家长感叹:孩子就是“碎钞机”啊!在城市,养育孩子的成本非常高,特别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费用占用相当大一部分的生活开支。正如在调研中一名二孩妈妈所提到的:“我家二宝最近得了肺炎,治疗花了几千块钱,等二宝上学后,教育上的支出会增加很大一部分,报个课外班就要花费几万块呢。”如果再有房贷、车贷,经济支出可谓捉襟见肘。
“90后”二孩生育意愿最为旺盛,其次是“70后”,“80后”生育意愿最低。调研显示,当前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90后”最强,有22.20%的“90后”表示想要生二孩,其次是“70后”(19.90%),“80后”的二孩生育意愿最低,仅有16.80%的“80后”想要生二孩。随着年龄增长,家庭的生育意愿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后”处于临近或正处于高龄生育阶段,的确存在一定生育风险,虽然现在医学发达,但即使是小概率事件,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打击。这种高龄生育的危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家庭的生育意愿。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70后”家庭在生育意愿上有了稍微回升的迹象,因为在步入中年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且一孩已长大,家庭的生活状况基本稳定。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家庭会开始重新考虑二孩生育问题,最终做出更加明确和理性的判断。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