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兵锻造“钢铁运输线”
资料图:急速奔跑的汽车兵。赵佳庆 摄
“5分钟后,敌某型照相侦察卫星将飞临上空!”
白山松水,黑夜之中,接到“敌情通报”后的运输车驾驶员本能地“松油、踩刹”,熟练按下操作台上的“黑色按钮”,所有车灯瞬间熄灭,但汽车仍在向前行驶。
驾驶员刚刚按下的是防空灯按钮,防空灯亮起的同时,其他车灯就自动关闭了。这种类似于“月光白”的灯光在200米以外是看不到的。
“以前战备拉动时主要考验运输速度,现在则设有很多实战化特别强的项目。”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运输旅一营二连连长孙卓告诉记者,前面还会发生什么全是未知的。
这是一次普通的战备拉动,但这些汽车兵却要经历防敌袭扰、穿越火障、车辆抢修、核生化防护等重重考验,最后,还要查找与实战化不相符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近日,记者在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运输旅一营采访时获悉,该旅是联勤保障部队唯一旅级运输部队,担负着支援运输保障和战略投送任务。
该营前身1951年1月组建27天就开赴抗美援朝战场,随后又多次参与作战任务。68年过去了,他们仍保持“驾车就出征”的光荣传统。
负责该营营长工作的副营长王文珏从军19年,从未离开过这支部队。他见证了这支汽车部队从一支后勤部队向联勤保障部队的转变:“科技武装部队的同时,也在武装士兵的头脑。”
68年来,这支部队的车辆从嘎斯车和缴获的敌人车辆,逐步更新为解放10B、解放141、平头柴、北方奔驰、斯太尔、豪沃以及如今的重装备运输车。
王文珏说,车辆的更新换代,升级的不只是驾驶员的驾乘体验,更重要的是运力从当初仅有2.5吨增加到现在的几十吨,具备了“背着”坦克、装甲车纵横驰骋的能力。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部队科技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早年间,士兵在偏远地区执行任务时,时常发生“走丢”的情况,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与升级,这种情况几乎没再发生。
在车场值班室,依托北斗开发出的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电子显示屏上,十几个小红点在地图上有序移动,每一个小红点代表一辆车,点开即可观看当前位置和速度等关键信息。
“车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显示屏看到在外车辆行进轨迹和时速等情况,可以更好地掌握车辆即时信息,并进行指挥调度。”王文珏说,这使得保障能力更加精准高效。
不过,这支部队并非一切都在变。近日,阔别这支部队35年的老政委王克祥回到部队观看官兵生活和训练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兵动情地说:“部队艰苦奋斗和敢打硬仗的精神没有变。”
“困难面前有一营,一营面前没困难”——这是一营官兵的座右铭。该旅政治委员迟晓旭说,这支部队组建以来历经8次调整,每次刷新的是观念,检验的是忠诚。
“全营官兵始终继承了老部队‘纪律面前不讲变通,大局面前不讲条件,任务面前不讲困难’的优良传统作风。”迟晓旭说。
正因如此,这支部队才能出色完成“先行—2007”“和平使命—2009”“火力—2015·青铜峡D”“跨越2015·朱日和F”“跨越2016·朱日和B”等大型演训任务,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7年,“跨越2016·朱日和B”演习,一营官兵在凶险复杂的路况下连续36个小时环场400多公里,突破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忍住疲惫、顶住压力,终于创造多项“第一”。
回首68年前,这支部队在战场创造的“接力运输”构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如今,在军事科技与战斗意志的加持下,这条“钢铁运输线”锻造得愈加坚固。
联勤保障部队领导评价说:“一营的建设发展史就是新中国走向复兴的成长史,就是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奋斗史,就是现代后勤转型重塑的改革史。”(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