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搭建交流新平台
王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员
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开放,域内外代表2000余人就治国理政、维护文明多样性、文明传承与发扬青年责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伴之以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大加深了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
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恰逢其时”。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搭建交流新平台
当今的亚洲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21世纪世界地缘格局变动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亚洲的整体性崛起。新世纪以来,发展中亚洲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球,2017年亚洲GDP总值为29.4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达到36.5%,而北美洲及欧洲占比为别为27.4%、26.1%。欧、美、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四百年来西方一家主导世界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当今的亚洲也是文明多姿多彩的亚洲,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的致辞中指出,“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在多姿多彩的文明背景下,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亚洲人民期待的是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既需要加强经济对话合作,也需要加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对话合作机制,博鳌亚洲论坛注重经济议题的对话合作、共同协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则是强调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以文明的力量化解世界发展难题。
可以说,创建亚洲文明大会既是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为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世界实现更好发展再次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倡导新文明观
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如何共处?西方的理念、制度、政策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面对纷繁复杂、挑战层出不穷的国际形势,西方人向来推崇斗争学说、霸道理论,甚至还有美国学者、官员提出“文明冲突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抱持文明冲突的理论和政策带给人类的只有灾难。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在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特质。他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同时,为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习主席提出四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中国的新文明观为跳出西方文明冲突论的窠臼,化解世界各种复杂矛盾,实现各民族各国家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注入文明发展新动力
本次亚洲文明大会加深了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更好发展注入文明新动力。人类在守望相助中共存,在敌视仇恨中俱损。共处在同一个世界的所有国家,无论是大国小国,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抑或实行不同制度、走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都需要互相依赖、同舟共济。亚洲文明大会倡导的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念,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的传统理念,以及东盟国家倡导的平等协商的“亚洲价值”等理念,都为解决各种国际争端、维护人类共同繁荣提供了属于亚洲的大智慧。
同时,本次大会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种分论坛和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例如,在“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人民交往、文明互鉴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分论坛还发布了《亚洲旅游合作交流报告》,为亚洲旅游合作交流提出了真知灼见。在“亚洲文明全球影响力”分论坛,来自亚洲及欧洲、美洲地区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等围绕“亚洲价值、全球共享”主题,交流分享亚洲文明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共同探讨亚洲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新使命新作为,中国还与新加坡等国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