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各界期待铭刻中斯交流新丰碑
斯各界期待铭刻中斯交流新丰碑
□ 本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李亚洲君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15日将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一次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盛会。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将出席大会。斯里兰卡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丰富“一带一路”合作理念,此次大会也因此引起包括专家学者、政商人士在内的斯里兰卡各界人士的关注。
此间学者认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他们期待大会的召开,并希望亚洲文明通过对话交流汇聚共识。
促进彼此了解的新契机
斯里兰卡专家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包括“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在内沿线各国文明的交融与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各国应利用亚洲文明大会召开的契机促进彼此了解,让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历史上,两国文明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相互交融。今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则将铭刻中斯文明交流的新丰碑。
斯里兰卡历史学家罗西塔·卡鲁纳塞克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明冲突对亚洲各国都是“前车之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文明之间理应对话交流、包容互鉴、和谐相处,这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未来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卡鲁纳塞克拉说,斯里兰卡文明的多元化是历史造就的。随着海洋国际贸易的兴起,锡兰成为印度洋上的贸易枢纽。不同文明的人陆续在这个岛上的沿海地区留下脚印,改变并塑造了今天的斯里兰卡文明。板球、香料、红茶,至今印刻在斯里兰卡的文化名片上,她们是斯里兰卡被殖民时期的历史遗产。这看似美好的历史遗产背后,实则是在欧洲的工业革命和奴隶制大背景下,锡兰被迫开辟种植园和其他产业。继而在经济不平等和政治压迫下,锡兰成为西方强国的经济依附,成为以西方为中心的贸易供应链上的一个站点。
两国自古以来交流频繁
卡鲁纳塞克拉认为,斯中两国的文明交汇自古以来都是建立在平等互惠原则之上的。斯里兰卡北部、东部、南部、中部等地区都曾出土来自中国的陶瓷器和碎片,足以证明了上千年来斯中两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联系;东晋名僧法显公元四世纪曾来斯里兰卡求法,对中国佛教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曾经过斯里兰卡,并留下了一块“布施锡兰山佛寺庙碑”,石碑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这段历史;在中斯尚未建交的情况下,两国突破重重阻力,于1952年签署《米胶协定》,这是新中国打破“封锁”“禁运”的标志性事件。
卡鲁纳塞克拉对本报记者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将铭刻中斯文明交流的新丰碑。此外,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对斯里兰卡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也应该在国内建立一个平台,让本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人们相互交流、平等对话”。
卡鲁纳塞克拉指出,斯里兰卡经历过26年的内战,这场内战是由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现实中,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产生隔阂,一些谣言很轻易地在特定人群中传播,导致族群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暴力冲突。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民族主义抬头,最终酿成家破人亡的惨剧,既破坏治安稳定,也阻碍社会发展。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
除卡鲁纳塞克拉等斯里兰卡专家学者外,斯里兰卡政府也极为关注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
斯里兰卡发展战略和国际贸易部辅秘古纳辛格关注到了此次大会的规模。他说,除了参会的多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500名专家将出席此次会议。此次大会旨在促进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间对话,而文明多样性是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标志是六个花瓣状图形,代表着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意味着亚洲文明各有特点又平等共融、相互尊重,这是不同文明应有的相处之道。
古纳辛格说,习近平主席曾说“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古纳辛格说:“各国人民对本国文明如数家珍,但是对其他文明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人类在宇宙观上的根本变革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日心说’是人类对自身渺小的认识,这种谦虚使我们能够拥抱人类文明的伟大”。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