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清华“钱班”十年砥砺 钱学森之问找到答案了吗

2019-05-09 08:0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钱班自新生入学以来便提倡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接触相应的导师并获得指导,导师也很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

  清华“钱班”十年砥砺 钱学森之问找到答案了吗

  如何培养科学大师?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尝试回答的问题。10多年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一系列措施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于2009年启动实施。

  该计划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又名“拔尖计划”。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十余所大学加入了这场“试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门学科开启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同年,清华钱学森力学班(以下简称钱班)成立,成为入选“拔尖计划”的唯一工科基础班。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清华钱班的早期学子或继续深造,或已开启职业生涯。他们曾在钱班有着怎样的体验?钱班的培养模式又对他们的科研或职业生涯有着哪些深远的影响?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清华钱班的早期毕业生。

 

  数理基础深 铁杵磨成针

  能够进入清华钱班的学生可谓是“优中选优”,前四届每年招收的30名新生中,各省高考理工科前十名自动获得面试资格,再进行筛选;清华新生入学前3天,可以报名申请笔试,笔试通过者再经面试决定是否被录取。这其中也不乏全国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大一、大二学年可以按自身意愿申请退出,后续还会有优秀的其他学院学生补录进来。

  “钱班各科目授课教师几乎是学校里本学科最顶尖的科学家。”钱班第一届(2013届)毕业生、麻省理工学院在读博士生周嘉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2009年设立之初,钱班就强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厚基础和大平台,因此我们虽然是工科生,但是整体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的要求都要比其他工科专业高一些。”同为钱班第一届毕业生、现工作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倪彦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周嘉炜回忆,当时老师上课之余,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课题,这些对于本科生来说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有效加深“菜鸟”们对某些数学原理、力学规律的理解,也能很好地磨练学生的耐性。

  “当时有限元课程的期末考试并非一纸试卷,而是几个人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编写一项力学分析程序。”周嘉炜说,全班同学花了整整半个学期的时间“磨”这项让“菜鸟”们抓耳挠腮的程序代码,在此过程中,他自学了很多数值理论和方法,培养了初步的自学习惯,至今仍受用无穷。

  正如倪彦硕所说,钱班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多项课程均要求学生课上与课下的投入时间比高达1∶3甚至1∶4。“夯实的数理基础加上自学能力的培养,让我在后来研究生学习以及工作中均能根据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网络,也不会在使用高级数学、物理工具时‘捉襟见肘’。”

  导师“配发”早 学生科研好

  记者采访的4位钱班学生均明确了导师制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优越性。

  “钱班自新生入学以来便提倡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接触相应的导师并获得指导,导师也很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周嘉炜说,钱班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从大一、大二的“学生研究训练”(SRT)到大三的“开放式创新研究挑战”(ORIC),每位学生都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不同课题和多位导师。

  周嘉炜认为,科研能力在课堂上很难学出来,只有真正动手做实验、做研究,方知内里乾坤。当其他工科专业的大一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抓紧时间休闲娱乐时,他的很多同学已经拿起飞机模型,走进风洞了。

  钱班2010级学生张季(化名)回忆,大三参与的一次科研项目让他至今记忆尤深。该项目既需要数学建模模拟计算,又需要实际操作实验进行结果验证。计算值与实际值的不匹配把他“折磨惨了”,后来通过反复调整理论模型参数以及实验参数,才使二者实现了统一。自此之后,张季在学校读博深造期间,仍坚持在建模的同时主动跟进合作单位负责的实验情况,并根据阶段性实验数据不断优化自己的理论模型。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科研的态度,更是从钱班最初的科研训练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正是钱班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上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作为一个本科班级,其学生一毕业便就业的寥寥无几。

  据清华大学官网,截至2017年7月,钱班毕业100多位同学,几乎全部继续攻读研究生,去向基本为钱班的隶属学院航院、清华外院系,以及海外名校。海外院校主要为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

  因材施教难 改革仍向前

  顶级的学生配备顶级的教师,钱班自诞生起便具“豪华阵容”。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亩“试验田”,钱班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