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之花在交流互鉴中开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 题:亚洲文明之花在交流互鉴中开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2019年北京世园会正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之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已悄然接过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接力棒”。即将于5月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使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文明古都。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大会不仅将为亚洲不同文明之间创造交流互鉴的舞台,更为世界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机会。
文明需要对话而非对抗。回顾历史,冲突和战争往往肇始于误解与偏见,发展和繁荣大多受益于交流与互鉴。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然而局部冲突仍然不断,挑战与风险在升高,这使得文明对话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图谱由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共同组成,这使得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尤为突出。
亚洲文明汇集了中华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历史悠久、影响广远的文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影响遍及世界;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诞生于中国,成为世界多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明将天文、历法、医药等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亚洲几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古已有之且延续至今,具备良好的对话基础,这使得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兼具重要性和可行性。此间即将登场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以各国历史的经验为参考、以不同文明的智慧为依托,有利于各方集思广益,寻求各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早在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就向世界阐释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并明确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此后,习近平又在2014年5月的上海亚信峰会和2015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先后两次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时机已然成熟。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更是凝结着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思想智慧和基因密码。如今,中国最高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多边场合主张文明交流互鉴,并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倡议落到实处,必将有力推动为共同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更多共识,开创亚洲新未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向世界各文明开放,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开放。可预期的是,本届大会将为崛起中的亚洲提供更多“养料”,助力亚洲文明之花开向世界。(完)
中国观察